“五一”小长假一过,朋友圈里“旅游摄影大赛”的选手们就开始刷屏了,各地景点前留张美美的自拍,附上醒目的定位,引得小伙伴们在艳羡中点赞。与往年不同,今年在一些新媒体的推动下,“网红城市”“网红景点”正逐渐成为出行风向标,吸引诸多游客前往“打卡”。

  外出旅游最大感受

  是匆忙脚步和拥挤人潮

  青岛“90后”孙姿,选择到抖音爆红的西安旅游。跟大批走进“网红城市”的游客一样,在她看来,没有“朋友圈”的旅行是不完美的。翻看她的朋友圈,视频、九宫格照片,每条朋友圈后面都会显示“打卡”地点。

  每到一个景区,景观不是重点,拍照才是:找角度、摆POSE、摁快门、精修图片发朋友圈,大功告成。三天下来,孙姿最大的感受不是来自千年古都的风韵,而是自己匆忙的脚步和拥挤的人群,“来一趟,该逛的都得逛完,走马观花也行。”

  5月3日,济南高温,但天气没能阻挡游客对这座“网红城市”的向往。在宽厚里、趵突泉、芙蓉街、大明湖等景点,这些网红“打卡地”人头攒动,前来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宽厚里唱歌的连音社、黑虎泉打水的老大爷、熙熙攘攘游客的芙蓉街、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美食……去年以来,短视频平台的火热让济南一跃成为“网红城市”,诸多与济南有关的短视频经常被推上热搜榜单,济南已经从以前旅游的“过路城市”,发展为在网络上人气很高的旅游城市。

  这几天,来自陕西的赵彦栋选择“种草”济南,宽厚里、山东省博物馆、大明湖、千佛山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走到哪都是人,去了趟省博物馆,排队超过俩小时,里面人挤人,‘打卡’五分钟就撤了。”

  “之前是在抖音上看到的黑虎泉,很有感觉。”来自浙江的大学生小张说,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吸引自己前来“打卡”,但他却称,拥挤的人流让他此前的憧憬有些许的下滑。

  要让“网红”口碑好

  深挖文化内涵是关键

  旅游业本身是个求新求异的行业,年轻人喜欢新鲜感,打卡“网红”无可厚非。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红”是把双刃剑。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城市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关注,对城市发展益处不需多言,但透过这份红火,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网红城市”不堪人多,“网红景点”深受成名之困。传统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依靠的往往是多年的口碑积累,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却可能因为一条视频的传播而迅速走红。面对忽然增多的游客,景区显然未做好红起来的准备,景区拥堵、环境脏乱、游客体验差、不文明现象等问题突出。而游客仅凭一段视频、几张照片“说走就走”,固然爽快,但看到的景色和自己想象中差别很大,极易造成“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对比观感,影响体验感,只能是一次性消费。

北京地铁站内人头攒动。北京地铁站内人头攒动。
在颐和园,前来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在颐和园,前来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景点不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还要在精准营销的同时,深挖文化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有个观点,“旅游最核心的东西是创意”。从旅游经营者或管理者角度说,充分利用传播渠道,文创产品很容易形成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引爆点。这两年风头最劲的爆款网红,当首推故宫,除了不断扩大开放和展览面积、实行门票电子化等种种人性化服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故宫不断将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转化成生产力,故宫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高达15亿元。

  “80后”“90后”日渐成为出游主力军,如何抓住年轻游客对于趣味和娱乐的需求,满足游客的更高要求也应该是城市、景区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城市更应该在城市配套服务和形象包装等方面下功夫,真正让旅游的综合实力“强”起来,这样的“网红”才能成为口碑,更长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