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尊(亦有大口缸、缸形器等不同名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中下游的一种典型陶器,在屈家岭、石家河、松泽、良渚、仰韶、大汶口等诸多文化中均有发现。根据学界研究,其功能主要有酿酒器、粮食加工器、特殊盛器、生殖崇拜、丧葬仪器、祭祀礼器等不同观点。带有刻划符号的大口尊主要发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大汶口文化晚期共出土带刻划符号的大口尊30余例,完整器(含经修复)20余件,主要集中于山东莒县和安徽蒙城两地。这些刻划符号的具体含义亦有众多不同解释,主要有图像文字或原始文字、天象历法符号、自然或生殖崇拜符号、祭祀符号、氏族标记(族徽文字)、器物和生活场景摹画等。

  济南考古馆展出的大口尊,2018年8月出土于泰安市宁阳县于庄东南遗址,口径32、高62厘米,一侧腹上部刻有“ ”符号。该符号目前被释读为“旦”、“炅”、“炅山”、“炟”等不同文字,或解释为“日火山”、“日月山”、“日鸟山”、“日云山”等不同文字的合体。带有刻划符号的大口尊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形制、位置突出,带有明显礼器色彩;而此件大口尊出土灰坑之中,对研究大口尊的性质和用途提供了新材料。

  这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首次发现、同时也是鲁中地区大汶口文化核心区域首次发现的带有刻划符号的大口尊,堪称国宝重器,对研究该区域的文明发展、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早期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是全省具有国家考古发掘资质的5家文物行业单位之一,为配合宁梁高速建设,2018年对占压区域的宁阳辛庄东南遗址、后伏山遗址、柳沟新南遗址、东平裴寨遗址、于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是考古所第一次承接外地市的考古发掘任务,为拓展业务范围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了解,今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将以最快的速度将发掘成果整理研究、向社会公布展示,一批重要发掘成果将在济南考古馆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