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

  持续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示范样板,五年培育30个省级创新共同体。

  报告解读

  从体制机制上改革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我省制度创新第一批15个重点项目之一。”济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将其作为制度创新的项目,主要是因为我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够活、部分领域核心技术缺乏、高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科技和经济发展“两张皮”格局没有根本扭转。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以省会为依托、集全省科技之力共同建设这样一个新型的研发机构,正是瞄准了这些问题的症结,通过实施系列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技术创新引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山东的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从组织架构来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将会采取理事会决策下的产研院院长负责制,搭建以“产研院+投资发展公司+专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的组织架构,主要开展产业技术分析预测、产业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前沿创新资源集聚、研发及管理人才培育等事宜。

  哪个方向有好政策

  就往哪个方向靠

  济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坚持的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没有主管部门、没有行政级别,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推动市场化的科研定位,采用市场化的资源集聚,建立灵活包容、开放创新、融合共享的体制机制。

  这种灵活包容,体现多个方面。上述负责人介绍,“举例来说,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的专业研究所可以自建,也可以加盟。地点也不局限在济南,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布局。”

  “这将是一个‘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上述负责人表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不像企业,也不像科研院所,哪个方向有好政策,就可以往哪个方向靠,“目的就是全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和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我省的经济结构,让其成为我省未来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高校教师可兼职

  容错机制鼓励创新

  “为了给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更好的支持,我们借鉴雄安新区、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先进做法,结合山东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14条扶持政策。”济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在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将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前两年,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5年内逐步增加至各10亿元,主要用于产研院机构建设、重大原创技术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同时,各市也要列支相应财政资金,扶持本地加盟的专业研究所建设。

  “我们在建设中,不仅要通过政府扶持,还要走市场化的路子。”上述负责人表示,要建立专门的产研院投资发展公司,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引导基金,投资产研院各专业研究所衍生孵化项目。省市相关引导基金在等同条件下优先给予产研院衍生企业融资支持。

  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院所教师、科研人员到产研院兼职,高校、科研院所认可其在产研院的工作业绩,并作为考核和职称评聘的依据。同时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落户济南高新区

  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据了解,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省市共建模式,由济南市全面承接建设工作。目前,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初步确定落户济南高新区侨梦苑。

  据悉,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分两个阶段。今年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元年,从2019年到2020年,将建设产研院运营管理制度,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治理体系,在创新专项经费管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动态科学管理,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与环境。

  从2021年开始,产研院将进一步发力,从2021年到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若干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涌现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上市企业,催生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建设“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加盟新建科研机构100家左右,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左右,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左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