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术后感染,小俊俊现在不能随便探视,即使是奶奶杨富桂也只能在病房门口远远地看几眼。

奶奶探视孙子前需要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奶奶探视孙子前需要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

  2017年8月,盛夏时节,胎龄只有7个半月的小俊俊(化名),心急地提前来到这世上。家在商河的杨富桂,带着万分担忧和一丝憧憬,当了奶奶。

  俊俊在保温箱里住了49天才回家。然而,生活并没有就此平顺。出院不久,全身皮肤黄染的俊俊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首次手术后病情也没能好转,到2018年秋,肝移植成为他唯一的活路。为了救俊俊,连吊瓶都没打过的杨富桂,一改平日的温和,不顾家人犹豫,态度“强硬”地坚持捐肝。

  2019年1月10日,省千佛山医院手术室,杨富桂捐出三分之一的肝脏,移植给孙子。手术成功,死神停下了他的脚步。

  宝宝七个半月早产,在医院时间比在家长

  “我们家这个大宝贝,可是遭罪了。”尽管刀口还有些疼,杨富桂还是会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到相隔不远的俊俊病房门口,透过门上窄窄的玻璃窗,远远地看一眼孩子。和孩子远远地打个招呼,满脸都是幸福和喜悦。

  杨富桂爱他,远远超过了爱自己。

  杨富桂说,俊俊是2017年8月出生的,当时胎龄只有7个半月,出生体重也只有2斤1两。因为早产、低体重等原因,俊俊出生后就在医院的保温箱住了49天。

  等待和担忧,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做奶奶的喜悦。好不容易,49天过去了,俊俊回了家,却在不久后被发现腿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骨髓炎。俊俊又住进了医院。只是,杨富桂他们一家人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打从他一出生开始,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在医院的时间比家里长。”杨富桂心疼地说。

  首次手术没有效果

  肝移植是唯一活路

  “孩子从出生就有黄疸,一开始我们以为只是新生儿黄疸,也给孩子照了蓝光。但出院后,孩子的黄疸一直没下去,身上皮肤偏黄,眼白也黄,小便发黄、大便发白。”杨富桂说,当时医生建议检查一下肝脏。结果,俊俊黄疸不退的病因终于探明——先天性胆道闭锁。随后不久,小俊俊躺上了手术台,接受了葛西手术。本以为俊俊做了手术就能好起来,但终究,这只是“以为”。

  俊俊的病情一直在进展,他的脸色发黄,肚子一天天鼓成了球。因为严重腹水压迫脏器,俊俊常常喘不过气,时而咳嗽。1岁多的他不会走路,不大会说话,发育比正常孩子落后一些。

  一开始,家人还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打针。但到2018年秋天,俊俊病情加重了,当时就诊的医院拒绝了输液治疗。家人带着俊俊来到省千佛山医院,医生给出了肝移植的建议,而对于小俊俊来说,这也是唯一的活路。

  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李自强告诉记者,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因胆道阻塞、胆汁排出障碍,最终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危害患儿生命的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不明,山东的发病率大概是万分之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和大便颜色变浅。手术治疗是胆道闭锁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葛西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胆流,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若葛西手术不能使患儿黄疸消退或术后发生胆汁性肝硬化,肝移植是唯一治疗方法。

  只有奶奶血型相同家人却犹豫不决

  在俊俊被检查出先天性胆道闭锁前,这个商河的农村家庭对于“肝移植”,只在新闻报道中听过。但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到这个词时,一家人竟没有感觉陌生。

  很快,俊俊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甚至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都去当地医院检查了血型。而结果显示,俊俊的爸爸妈妈都是A型血,家里只有奶奶杨富桂和俊俊的血型一致,是O型。

  李自强告诉记者,因为当时俊俊已经超过1岁,已经不适合跨血型的肝脏移植,所以同血型的奶奶成为提供肝脏的最佳人选。而杨富桂虽已46岁,但身体状况不错,适合捐献。听到这个消息,杨富桂高兴又激动。关于自己,她什么都没考虑,她只是在高兴,孩子终于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家人却在犹豫。

  “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孩子。毕竟,妈妈只有一个啊……”俊俊爸爸张好磊说,母亲这辈子一直在为家庭操劳,23岁的他是家里的老大,刚刚结婚不久。而孩子出生后断断续续住院花的钱,大部分也都是父母出的。如今,又要“赌上”母亲的健康,他不忍心,甚至不敢想。张好磊坦言,肝移植不是一般的小手术,他们不知道手术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尽管母亲愿意,但他们还是决定先回家观察看看。或许,还有别的希望呢?

  心疼孙子奶奶终于“强硬”了一回

  “这真不是件小事。”这期间,当面问、电话问,他们不记得跟医生咨询过多少次。张好磊说,他们原本想花钱找供体,但孩子是O型血,供体本就紧张,O型血的供体更不容易等。眼看着孩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肚子一天天变大,精神也越来越差,他们既心疼又挣扎。

  张好磊说,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杨富桂一直在坚持,“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能不救?只要做,我就捐。”

  “这件事上,他们说了不算。”一贯温和话不多的杨富桂,这次终于“强硬”了一回。

  到2019年元旦,俊俊的血红素已经升到了400多单位,生命危在旦夕。如果不及时手术,孩子可能面临死亡。再犹豫不定,怕会错过孩子治疗的最后时机。终于,忐忑的一家人做了决定,就由杨富桂来捐肝救俊俊。

  祈祷手术成功让孙子好起来

  做了决定,杨富桂和俊俊就住进了省千佛山医院。

  手术定在2019年1月10日进行。术前,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肝病科、消化科、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心外科监护、护理部、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多次进行病例讨论、交流研讨,针对术前准备、麻醉术中监护、术后管理等方面也制定了完善的措施。

  手术如期进行,肝胆外一科主任滕木俭、副主任医师李自强带领移植团队,为祖孙俩进行亲体肝移植手术。

  杨富桂先进的手术室。躺在病床上的杨富桂满脑子都是孙子俊俊那黄黄的可怜模样,祈祷着手术成功让俊俊好起来。关于自己,她什么都没想,还安慰家人,“打上麻醉,睡一觉,我就起来了。”

  但是,手术室外的张好磊,心情却十分沉重。“看见妈妈躺在手术床上,心里很难受。在这之前,她连吊瓶都没打过,更没进过手术室,这次却要为了我们、为了孩子,做这么大的手术……”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里,母子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像电影般一幕幕涌上张好磊的心头。

  母亲给了他一次生命,如今又给了他孩子第二次生命,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孝顺母亲。

  好在,对于肝移植手术,省千佛山医院肝移植团队已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按照术前规划,精准切下杨富桂三分之一的肝脏,约304克,植入俊俊体内。加起来十个小时的手术,团队配合默契,过程顺利,奶奶的肝脏在孙子体内很快就开始工作。

  麻醉后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孩子呢”

  从麻醉中醒来,杨富桂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孩子,“孩子呢?”

  当听说“孩子很好”,杨富桂虽然少了一块肝,身体也有些不适,却是近期以来最为轻松的时刻。

  术后,包括心外监护室、小儿重症监护室、小儿外科、肝胆外科全体医护在内的肝移植团队给予了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避免了术后排异以及血栓发生的风险,祖孙俩都在正常恢复中。

  李自强告诉记者,虽然先前高胆红素的情况可能影响到了俊俊的发育,但如今手术成功,预后应该还不错,具体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等到能够下床活动了,杨富桂就天天溜达着到不远处的俊俊病房外看看。即便一开始,俊俊住在监护室里,但杨富桂站在门口,她也似乎觉得能靠得近一些。

  为了防止术后感染等问题,出了监护室的俊俊一直由父母照顾。杨富桂偶尔有机会进去瞅一眼,她心里别提有多踏实,“孩子的脸白了,身上也白了,肚子不鼓了,也能踏实睡觉了,就像换了一个人。”杨富桂说,虽然俊俊现在还不能清晰地叫一声“奶奶”,但见面时眼神里的亲热却掩盖不了,他认识奶奶,他也想着奶奶……

  (生活日报记者 秦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