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新型毒品“邮票”不断见诸报端、网络,并有文章称其瞄准“00后”、学生等群体。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2018年9月底,杭州警方破获杭州市首例“邮票”毒品案,该案中贩卖“邮票”的是“00后”,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央视新闻12月16日也报道了一起中国留学生贩卖“邮票”案。
这种“邮票”样毒品毒性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专家表示,这种新型毒品借助邮票的外衣,迷惑性更强,其危害性也很大大,长期使用甚至会使人产生自残、自毁、自尽等一些极端行为。专家呼吁加大管制力度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
俗称“邮票”的毒品又名“LSD”,因被制成邮票状而得名。公安部国家毒品实验室毒品分析师刘培培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邮票上面附着了一种主要的成分叫做麦角酸二乙酰氨,它的英文简称叫LSD,这是一种从天然的麦角 ( 真 ) 菌中提取的麦角酸,然后再化学合成而制成的强效致幻剂。这种毒品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感。毒品 “邮票” 就是贩毒人员将它喷在小画片上,或者将小画片浸泡在其溶液中制成的,使用时,将小画片放在舌头下,人体便能吸收。
刘培培介绍,“邮票”对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会有强烈的损害作用,如果长期使用,会诱发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甚至产生自残、自毁、自尽等一些极端行为,非常危险。因为它的计量是非常低的,只有几百微克,而一百微克相当于一粒沙子的十分之一。
中国禁毒网一篇文章介绍,“邮票”样毒品中添加的是LSD,是一种长在麦类寄生菌中的衍生物,毒性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它是世界最强迷幻剂,几微克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该品的制作是将类似邮票的纸票浸泡在制好的迷幻药MDPBP及25B-NBOME混合制出的毒品中,使毒品完全附着在邮票上。MDPBP及25B-NBOME尚未发现有医疗用途,在我国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
上述文章介绍,这种口含毒品也可水溶后用来浸泡特制的邮票,再经过复杂的干燥工艺即制成“邮票毒品”,一般是一张笔记本大小的纸上等量分成几厘米大小的很多块,上面印有各种图案,就好像邮票。每张邮票使用的时候还要再分成四份或者更多,一般是指甲盖甚至是更小,放在舌头下面,等药效发作。
早前在2016年8月,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警方首次查获新型毒品“邮票”,办案民警表示,近年来,“邮票”这种毒品主要集中出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在国内比较少见。
但多种迹象表明近年来“邮票”的出现开始多了起来。
有“00后”参与贩卖
广东江门警方今年8月破获全国首例互联网跨境贩卖新型毒品“邮票”LSD案件。据《广州日报》报道,全案在广东省内共抓获贩卖新型毒品“邮票”LSD分销人员18人,吸毒人员31人,缴获毒品“邮票”(LSD)482张,涉及该案的全国27个省市的180多个涉案对象也由公安部禁毒局统一部署进行了收网行动。该案的成功侦破,截断了一条通过互联网浏览器“翻墙”,从国外“暗网”用比特币支付直接购买毒品“邮票”LSD,并通过邮寄回国,利用互联网和速递进行分销的新型毒品走私、分销通道。
中新网9月29日报道,杭州上城警方破获杭州市首例LSD新型毒品案。线索来源于9月26日抓获的一名涉毒人员,当时警方从男子身上只查获8张可疑纸片,经送往禁毒部门鉴定,在纸片里发现新型毒品LSD。警方继续追踪发现该案中贩卖LSD的是“00后”,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
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开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毒品以“邮票”的形式出现,等于把毒品穿上一层伪装衣,一般人尚不容易识别,何况社会经验欠缺、较单纯、防范意识较薄弱的低龄未成年人。另外,毒贩利用低龄未成年人贩毒,不容易被发觉,从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黄开诚说,诸如“邮票”“糖果”此类新型毒品不断翻新、层出不穷,表明毒品犯罪分子制毒的靶向性更强,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人群不同的吸毒需求,即根据需要定制毒品。毒品的不断翻新和换代,给一国的司法机关对毒品的管制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法律管控的空白地带,毒品犯罪分子就可以更加巧妙地逃避打击和惩罚。
黄开诚认为,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型毒品,国家禁毒委员会应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按程序对一些不具有医学用途的新出现的精神药物报批并进行列管,以确保打击、惩治新型毒品犯罪有法律依据。此外,各级禁毒领导部门应组织力量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堵塞禁毒宣传死角,对特定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等创新性地、经常性地进行毒品危害教育,让全体中小学生明白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的巨大危害,从而形成合力,自觉地抵制毒品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