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研考”, 河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严禁高校内部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严防高校师生参与替考、“助考”等舞弊活动。这样的通知看似老生常谈,却以对考研辅导的重点“关照”挠到了“研考”的痒处。
考研热已经持续了好多年,最近几年甚至不无升温之势。无论出于怎样一种“初心”,对广大考生来说,考研总归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而对这一选择而言,盲目与短视固然需要规避,但最要紧的一点显然在于“研考”的公正性。
值得警惕的是,“研考”的公正性正遭遇某些考研辅导的冲击。这些年来,考研辅导早已成为一门“显学”、一个规模不小的产业。其间,不少专职或兼职的从业者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与历年试题的精心总结,帮助考生节省了精力、少走了弯路。从这个角度看,考研辅导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但是,过于强烈的逐利冲动也令某些考研辅导“动作变形”,以至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一些考研辅导机构不仅肆无忌惮地夸大自己的辅导效果,而且以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腐蚀考研命题机构和命题参与人员,进而以“精准押题”之名行违法泄题之实。不但如此,某些考研辅导机构甚至直接从高校在校师生中“招募”应试高手,为学员“助考”、替考,以博取天价的辅导费。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河南省在下发通知时,特别强调在“研考”期间加强对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管理工作,“严禁内部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严禁提供设施场所给考研辅导活动,坚决清理、取缔在高校内部进行的考研辅导活动”。
当然,“严禁内部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应该还有另外的意味。随着考研辅导的“繁荣”,某些“导师”及其“身边人”也禁不住诱惑,或明或暗地搞起了所谓的考研辅导。通常情况下,因为命题并不透明,政治、英语、数学这样的统考科目辅导起来还不得不“有所顾忌”,而某些直接或间接来自专业课“导师”的“辅导”则可以“直奔主题”——付出代价参加“辅导”的考生甚至可以提前拿到专业课的试题,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所不同的是,因为专业课“辅导”的“圈子”很小,保密性更强,各种营私舞弊更不容易被公之于众。由此,河南省教育厅 “严禁内部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显然不仅是要求高校师生不得沦为考研辅导机构的某种“俘虏”与“帮凶”,更是对各种“研考”内部人“作案”的明令禁止。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途径。“研考”, 于个人而言是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于国家而言是激发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对来自考研辅导的各种诱惑,确保“研考”的公正性当然并不容易,但是,以及时而严厉的“耳提面命”督促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洁身自好”,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能够做得到的。在这个意义上,即便河南省教育厅发布这则通知是例行公事,也同样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