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峥嵘岁月,75年砥砺前行。在喜迎新华制药创建75周年的美好时刻,新华制药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启用仪式昨日在淄博成功举行。这不仅是新华制药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上开辟了新境界,也意味着淄博新旧动能转换再获新突破。
在各级领导、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重点客户及合作伙伴等300位来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化帝斯曼与新华制药签署了《新药国际市场开发合作协议》,沈阳药科大学与新华制药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青岛科技大学与新华制药签署了《解热镇痛药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
原卫生部副部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连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华鲁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广辉,新华制药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代铭,共同启动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
75年前,在烽火连天的胶东抗日根据地,胶东军区卫生部抽调18名八路军战士,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新华制药由此诞生。
75年后,新华制药已发展成为H股、A股上市公司,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研发与制造中心,中国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消化系统等药物的重要生产企业。拥有12家控股、参股公司,占地300余万平方米,总资产近60亿元,员工6500余人,每年向全球提供4万吨化学原料药,近百亿计医药制剂,特别是近三年,企业完成了老厂区搬迁和五大功能园区布局,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各项经营指标屡创新高。
新华制药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作企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司在科技创新中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泰山产业人才岗位、泰山学者岗位、硕士联合培养点、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等6大人才平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由2名院士、3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国际技术专家以及14名博士、222名硕士、1000多名本科生组成的人才队伍。公司拥有药品生产文号401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文号8个,二类新药文号21个,获得授权专利240余项,在研新产品100多个,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1月1日启用的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8亿元,按国际先进GMP标准建设,年生产能力200亿片。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增营业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未来,新华制药将继续坚定推进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创新与发展模式创新,聚焦抗感染、心脑血管、消炎镇痛、抗肿瘤、消化系统等八大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实施大制剂战略,加快各园区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更多发展领域。未来三年,新华制药将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主要产品生产全部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一系列新产品正在加快投放市场,以创新为引领的高科技的新华,将展现出更加亮丽的形象。
新华制药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代铭在昨天的致辞中清晰地描绘了新华制药的蓝图。他说,新华75年的发展,成就了我们的光荣,更赋予我们新的梦想。我们将“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百年新华”作为自己的目标。未来的新华,将是一个更加致力于国家医药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的企业,一个更加致力于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发展利益的企业,一个更加致力于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新华制药是华鲁控股集团医药板块的核心产业公司。华鲁控股集团总经理杨振峰对新华制药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向国际产业高端加快迈进;要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洪涛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医药大市,淄博市医药行业目前已形成制药及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新华制药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亿元,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多年保持全省第一。面向未来,全市正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入推动驻淄央企省企与地方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成功启用的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投资项目,也是淄博建设医药强市的重要支撑。希望新华制药以此为新起点,以当先锋打头阵的责任担当,不断实现动能转换新突破,开辟转型发展新境界。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随后的“跟着博士看新华”环节中,作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新华制药副总经理郑忠辉为参加活动的记者讲述了新华制药科研创新情况和重点制剂产品“十朵金花”“三大明珠”。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