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未入校,托个朋友熟人,向学校打招呼“照顾照顾”已是常事。由于需要“照顾”的太多,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年级“小干部”,有的则给每个孩子都安排了“岗位”。家长们普遍认为,打招呼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得到更多关注和锻炼机会。不过,不少老师却感觉压力不小。家校如何沟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入学“打招呼”,不打不踏实

  就在孩子要入小学的前一周,济南家长宋先生琢磨着托个与学校熟悉的朋友打个招呼,让老师将来多关注下孩子,最好能让孩子当个班干部,给性格内向的孩子一个锻炼机会。朋友反馈的信息让他哭笑不得,由于“打招呼”的太多,学校一年级已经不选班干部了,过一个学期看所有孩子表现,再民主选举。

  托熟人、找朋友,跟学校打个招呼,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济南市一所热点小学的孙老师说,现在还没有分班,已经有家长托朋友找过来要“打个招呼”,要求学校多照顾照顾孩子。

  如今,济南市各个区基本实现零择校、零择班,照顾什么呢?即将成为一年级新生妈妈的张女士说,让老师“照顾”一下更多是出于担心,孩子刚刚走出幼儿园,她担心孩子喝不上水,与同学相处有困难。

  孙老师说,自己做过多年班主任,同时也是当妈的,其实她是理解家长心情的,就是想让老师“眼里有孩子”,多关注、鼓励孩子,当孩子有情绪或者成绩有变化时,及时与家长沟通,有的可能想让老师给孩子一个小干部职位,也不是爱虚荣,而是想让孩子获得锻炼机会,有个好的开头,以后更加自信。

  不少小学采取“全员上岗制”

  “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托人打招呼,不打招呼不踏实。”宋先生说出了不少家长的担忧。

  为了给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服务他人的机会,济南市不少小学采取“全员上岗制”,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职务”,或大或小,小到比如窗台管理员——负责打扫窗台,门长——负责开关门等等。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政教主任王科科老师说,其实,学校的理念一直倡导老师对待孩子经常“摸摸头、拉拉手”。比如,老师在楼道里碰到孩子,会以拍拍肩膀的动作鼓励,一句“今天做得不错”或者“上课时表现很棒”之类的话,就能让孩子一天干劲十足、心情很好。

  济南市优秀班主任、舜耕小学老师窦成华认为,打招呼可能有一点用,老师也许会给孩子一次、两次机会,但不长久,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在班级中有没有参与管理的机会,靠的是在同伴中的威信和自身素质;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机会,比老师任命的和通过“关系”得来的更有成就感,对孩子来说,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

  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山师附小陈淑燕老师说,家长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给予了孩子什么。

  同时,在不少家长看来,“打招呼”可能方式不科学,但反映了家长想跟老师主动沟通的朴素愿望。济南家长商女士说,招生结束后,老师已经有了新生名单和家长的联系方式了,为什么不能由老师提前跟每位学生的家长联系一下,了解孩子的特点以及成长诉求。家长以合理的渠道将愿望表达了,还会再找关系“打招呼”吗?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