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根据近期我省12部门联合出台的《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我省将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实现被欠薪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行动计划要求,落实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目标责任书制度。所有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要以承建的工程项目为单位,在办理施工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前,向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递交《建筑企业防范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目标责任书(承诺书)》,明确其农民工管理措施、欠薪事件处置机制、违约责任、劳务管理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劳资员及联系方式等。

  作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将在我省全面推行。行动计划要求,督促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健全用工和工资支付记录,明确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2017年底前,实名制管理覆盖4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年底前覆盖率达到80%,到2019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我省还将完善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优势,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对出现工资支付困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涉及化解过剩产能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积极探索建立欠薪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欠薪隐患。

工程建设领域落实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工程建设领域落实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

  省人社厅副巡视员刘宝强介绍,近年我省逐步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一书两金一卡”制度(即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企业与当地政府,分别签订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目标责任书。在建设领域和欠薪易发行业,普遍建立用人单位缴纳工资保证金制度,在欠薪多发市、县、区建立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全面推行农民工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尤其是应急周转金制度,起到很好的“兜底”作用。遇到建筑业农民工大规模讨薪、用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均无力支付等紧急情况时,可以申请使用地方政府已设立的应急周转金。

  我省要求进一步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根据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差异化缴存,推行银行保函等第三方担保制度,规范工资保证金收缴、使用、退还办法,实现及时收缴,按时退回。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全覆盖,逐步将工资保证金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欠薪行业。

  我省要求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各市、县(市、区)要在2017年底前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足额储备应急周转金。对企业一时难以解决拖欠工资或企业主欠薪逃匿的,先行垫付部分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应急周转金动用后,要及时补足,确保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银行卡制度。在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所有用工单位要在2018年底前通过银行卡向农民工发放工资。

  在工程建设领域,目前不少农民工工资还是集中在麦收或者春节前等节点支付,而且仅仅是支付部分工资。我省明确要求,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工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实现月清月结。到2017年底,执行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覆盖8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年底前覆盖率达到90%,到2019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既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果的‘放大器’,也是提高劳动保障监察针对性的‘指向仪’。今年我省劳动监察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劳动用工诚信体系,不断完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刘宝强告诉记者,“诚信评价”、“社会公布”以及“黑名单”制度,现在已经成为悬在违法企业头上的“三把利剑”。据统计,今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共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5件,促进了违法欠薪案件查处工作。

  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对欠薪问题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2017年底前,制定严重欠薪联合惩戒部门合作备忘录,制定并组织实施欠薪企业“黑名单”制度,及时将有关黑名单信息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在部门间共享,并通过“信用山东”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向社会公示。定期公布重大欠薪违法案件。

  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解决欠薪问题属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属地政府治欠保支工作的督查考核,完善目标责任制度,2018年底前,推动各市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属地监管责任不落实、组织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依法依纪实施问责。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