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青岛9月17日讯(记者 赵波 通讯员 温涵清) 17日,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研发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技术整体方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时将应用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无人驾驶有人值守技术,这将是该系统首次应用于轨道交通线路上。届时线路不仅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列车防碰撞系统,运营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还将节约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时,由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研发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将首次应用于轨道交通线路上。6号线位于西海岸新区,一期工程起点为辛屯路站,终点为生态园站,线路正线全长30.19公里。预计2017年年内开工建设,2021年建成试运营。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是采用有人值守的无人驾驶技术,以列车自律为基础,以列车主动进路、列车自主防护为特征。该系统下,车辆在安全、智能、高效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为线路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由于该系统采用自主运行、自主防护及车辆安装防碰撞系统,安全性明显提高。发车间隔比传统CBTC控制明显缩短,轨旁设备配置减少、各系统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运营效率,节约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无人驾驶地铁技术其实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在法国和日本萌芽。世界上最长的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系统则建在迪拜。内地也开通过3条“无人驾驶”线路,一条是2010年开通的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一条是2008年北京开通的机场快轨,还有一条是上海的轨交10号线。不过,上述三条线路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地铁,一方面司机仍然要在车内操作;另一方面上述无人驾驶技术来自西门子,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首列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地铁于2016年12月19日在香港开通。该列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驾驶室。青岛地铁集团于2015年底,联合多家单位正式研发实施列车自主运行轨道交通技术创新项目。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将实现轨道交通列车从信号控制运行向列车自主运行的技术跨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推动和引领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的发展,填补国内外轨道交通技术空白。同时,对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新型城镇化”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由“技术跟随”型发展向“技术引领”型发展转变、增强全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