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省文物局在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遗址考古工地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作为鲁北地区迄今所知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遗址——焦家遗址,也揭开神秘面纱。专家表示,从目前考古发掘成果来看,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焦家遗址作为该地区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也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头。这是山东,也可能是全国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出土文物证明了黄河下游距今约5000年时已出现古国。
1 距今5000年鲁北地区中心聚落 探究中国东部文明起源意义重大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南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焦家遗址上世纪80年代就已发现,上世纪90年代曾经被盗。2016年和2017年,山东大学考古与文博学系对焦家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发掘了2000多平方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表示,已有的考古发掘表明,焦家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规模超大,“是鲁北地区迄今所知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聚落,是距今五千年前后我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规格最高的史前时期墓地之一”。
本次发掘的主体年限大约是距今5500年到4500年。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中晚期遗存。其中发现房址104处,墓葬205座,灰坑近千处,出土大量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和自然遗物。房址数量多、排列有序,部分大型墓葬不仅规模大、随葬品数量多、棺椁齐全,墓葬规格高,而且随葬的陶器、玉器精美,随葬品丰富,还有彩绘陶器和黑陶杯等。随葬品很多已具礼器性质。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2017年,在发掘区南部位置发现了城墙和壕沟的线索,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焦家遗址作为该地区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也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头。它奠定了此后龙山时代的物质文化基础,成为文明前夜一颗璀璨的明珠。
2 填补济南史前文化发展脉络 为龙山文化找到源头
焦家遗址所处的章丘地区,属于鲁北古济水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享誉海内外。近两年,随着焦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众多的新发现表明,该区域在比龙山文化更早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是早期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发祥地。
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使得济南东部章丘地区的发展脉络变得更加清晰:从距今8000年前后的后李文化西河遗址,距今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焦家遗址,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再到始建于战国、繁荣于两汉的东平陵城,一直到西晋永嘉(公元307年到312年)后,济南的“中心”才西迁到了历城。
焦家遗址不仅表明了济南东部地区早期的发展源流,对解决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也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表示:“中国考古80多年来,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的文明起源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是怎么来的问题,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在距今5500年前后,我们开始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迈向有等级差别的社会,中国境内有六大文化区都在进入这一阶段,这一时期被考古学界称为古国时期,焦家遗址恰好处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确切例证。”
3 女性墓葬中发现玉钺 女性也能当军事将领?
本次考古发掘领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表示,从墓葬发掘情况看,葬墓群的这些墓主人,应该是古国时期一群掌握着较高权力的人,也可能是权力和家族相结合的一个群落。这些人不仅有权,而且比较富有。这一墓葬群中出现了两椁一棺的形制,这也是大汶口文化迄今发现的唯一重椁一棺形制,可见其规格之高。
随葬品中玉钺比较重要,象征着军事权力。一般都是单人墓葬,也有两座男女合葬墓,另外,有的女性墓葬中还发现了陪葬的玉钺。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墓主人骨架胸前放着一把玉刀,玉刀边缘有4个小孔,其中3个被塞住。这是焦家遗址出土的唯一一把四孔玉刀,国内亦十分罕见,其具体的象征意义,还有待研究。此外,墓葬还体现了5000年前这一聚落的独特葬俗,比如“割体葬仪”:有的墓葬中发现了将墓主人手指头割下来放在头旁入葬的现象。
4 6座大墓曾被破坏 当年曾有场“高层权力斗争”?
考古人员介绍,去年在发掘区北部发现了6座被毁大墓,非常有意思。这6座大墓,每座都是一椁一棺的形制,从墓葬形制和陪葬品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很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考古人员发现,墓葬中墓主人的腿骨、头骨有被破坏的现象,而且陪葬的陶器、玉器也多被砸,破坏痕迹明显。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判断,6座大墓是在入葬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被破坏,因此很可能是当时聚落的“高层权力斗争”的结果。
5 从半地穴式到地面式 住房条件已经改善?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104处房址,呈现了5000年前济南先民的“住房条件”。根据考古发掘,这些房子基本都是十二三平方米,房子成排,其中有一个时间段的房子全部朝南,有一个时间段的房子有的朝北,有的朝东,还有的朝西。30%左右的房址都有明显的灶址。
房址遗迹的类型包括半地穴式房址和地面式房址,其中地面式房址又包括基槽式的单间、双间以及三间房址,柱坑套柱洞式房址。房子有台阶和门道。有意思的是,有些房址中还发现了狗的骨架。
除了房址,此次考古发掘同时还发现大量灰坑遗迹,包括垃圾坑、器物坑和祭祀坑。还有半地穴式的小作坊,并发现了磨石,以及半成品石器,但尚未发现玉器作坊,考古人员表示,这次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有一种锥形器,在良渚文化的遗址中出土较多,大汶口文化则较少见,颇有价值。不少绿松石和一些梯形耳坠都非常漂亮。但令人疑惑的是,遗址附近缺少玉料来源,众多玉器的材质和来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些象牙器,根据推测,5000年前的这一区域,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人们应该能驯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