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迎来大管输时代
◆烟淄输油管道一年输油1500万吨 ◆岚山港区新建原油码头年通过能力1750万吨
□ 本报记者 杜文景
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及原油进口权“双权”开放,山东地炼企业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配套油品输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新建7条原油管道和7条成品油管道,提高原油和成品油输送能力。山东地炼将迎来大管输时代。近日,记者走进烟台港、日照港,对烟淄输油管道和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两大工程进行实地探访。
省内首条公共服务输油管道
管道输油,被称为“第五种运输方式”,因其具有环保、安全、低成本等特点,备受地炼企业青睐。
“相比过去的汽运模式,‘港口—管道—炼厂’的费用至少降低30%。”山东联合能源管道输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文告诉记者,长达540公里的烟台至淄博输油管线是目前省内最长、技术最先进的输油管道,也是首条公共服务输油管道。
相对中石油、中石化的特定运输管道,烟淄输油管道可以满足多家地炼企业的运输需求,设计年输送能力1500万吨,东起烟台港西港区,西至淄博、东营、滨州等多家炼厂。
烟淄输油管道实现了从烟台港进口原油的“门到门”输送模式,同时拉动了管道沿线炼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烟淄输油管道可将港口接卸的油品直接输送至以省内大型石化企业为主的末端用户,使烟台港西港区液化油品业务的直接腹地向内陆延伸四百多公里。”韩文介绍说,去年12月投产以来已运送270万吨原油,为正和石化集团、京博石化集团等炼化企业提供“一对多”原油输送服务。
在油品输送安全方面,该输油管道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光线预警和泄漏检测技术。“中控室可全程监测油品运输,一旦出现突发情况,紧急切断站可随时切断输送。”韩文说,输油管网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降低我省地炼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地炼行业转型升级。
“巨无霸”原油码头预计10月建成
“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新建原油码头13座,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正是其中之一。
“这是岚山港区第三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预计将于今年10月建成。”日照实华原油码头公司副总经理高海伟告诉记者,该原油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750万吨,项目总投资11.73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日照港原油接卸能力,满足腹地石化企业原料需求,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内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液体化工集散地,日照港规划建设四座大型原油泊位,其中一期的两座30万吨级现已投产运营,实际接卸能力在4000万吨以上。
日照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之樵坦言,日照港正逐步构筑“大码头、大罐区、大管道、大铁路”的集疏运优势。
对接地炼产业升级,日照港着力推进日照到京博的原油管线建设,拓展服务范围至鲁南、鲁中、鲁北等区域的炼化企业。截至目前,已开通至江苏仪征、东明两条输油管线,日照至河南洛阳、未来至西安,日照港至京博以及岚山至莒县输油管线正在规划建设。
作为原油海运体系的重要配套工程,日照港区后方还配套建有600万立方的原油罐区,临港商用储罐区规模将达到2020万立方。
“这些码头和管线全部建成后,日照港原油中转储运能力将超过1亿吨,服务辐射山东、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广大石化企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上岸基地。”袁之樵说。
据介绍,1—3月份日照港重点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3.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86%。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