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十三五”内贸流通发展规划》日前出炉。《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2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亿元以上商品市场达到60家,交易额达到1100亿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商贸流通企业突破40家,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环渤海南翼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

  □零售、批发业:

  依托口岸功能确立批发业战略产业地位

  在零售行业,将充分利用不同区域文化、历史、旅游、体育等资源禀赋要素,融合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行业,打造零售业在不同区域的独特个性。同时,通过零售业集聚发展的牵引作用,结合城市发展空间,在市区逐步形成1个市级商业中心、2个市级商业副中心、6个区级商业中心、40个社区级商业中心等不同层级的商业格局。

  在批发业领域,将立足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依托口岸功能,确立批发业战略产业地位。为此将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在我市设立营销总部、采购中心、物流中心;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永久性商品展示、发布和交易中心;扶持培育批零和内外贸结合的大批发商,争取培育2-3个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批发企业(市场)。

  同时,加快农贸市场向商超型转变,探索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逐步实现农副产品批发与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的有效对接。

  □餐饮、民生服务业:

  逐步培育“烟台海鲜”餐饮品牌

  在餐饮行业,将突出打造地方海鲜餐饮品牌,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海鲜饮食文化特质;鼓励中式快餐企业实施区域扩张,支持餐饮厨房工程形成规模覆盖。

  其中,将通过建设以海鲜文化为中心的餐饮零售主题广场,打造海鲜捕捞旅游、海岛休闲旅游、海族馆等海洋体验项目,定期举办有关海鲜、海洋主题的节庆展会活动,逐步培育辐射环渤海乃至全国的“烟台海鲜”餐饮品牌。

  鼓励发展以快餐和早餐为主的大众便民餐饮,鼓励中餐快餐、早餐连锁企业壮大规模,引导蓝白快餐、彭氏菜根香、佳德旺、方记面食等放心早餐龙头企业发展各类早餐连锁服务网点150个以上,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为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和生活服务网点,保障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消费需要。未来将积极推进市级“12343”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县市区家庭服务资源,建设“12343”家庭服务中心50个、服务站300个以上,同时全面提升我市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水平。

  同时,以国家市场化养老试点为契机,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设立养老领域家政餐饮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建设居家、社区养老的家政、餐饮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电商、会展业:

  推广大樱桃网上销售的成功经验

  为加快电子商务行业集聚,将加快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二期和捷瑞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建设改造园区、专业楼宇等产业承载区。同时,拓展跨境进出口应用范围,鼓励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自营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推广大樱桃网上销售的成功经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利用第三方销售平台或自营平台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水产品、手工艺品等。围绕葡萄酒、果蔬、水产、黄金、食品等优势产业,每个产业选择几家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进行电商应用培育。

  在会展业领域,将以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和现代化工等支柱产业为依托,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欧会议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组织和展会机构的联系,吸引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展览会来我市举办。同时全力打造我市自主品牌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展会申请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

  为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展会需要的会展场馆,市区重点抓好烟台国际博览中心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扩大有效展览面积;加快蓬莱、莱州、招远等县市会展场馆设施新建或改扩建进度,增强场馆承载能力。

  □商贸物流、农村商贸流通业:

  商贸物流配送、仓储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

  在商贸物流业,将围绕建设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东北亚综合国际物流枢纽的战略目标,提高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组织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商贸物流配送效率和仓储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

  其中,将依托中心城区和大型商品集散地建设一批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物流作业单元化水平、物流交易数据化水平和物流过程可视化水平。

  同时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商贸物流企业运用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配送系统,提高订单处理、需求分析、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构建智能化商贸连锁配送体系,打造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

  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缩小城乡差别,还将鼓励大型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参与并实施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商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直营连锁店的建设,进一步方便城乡居民生活。

  同时,鼓励乡镇店、村级店依法引入烟草、邮政等业务,开展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农产品销售、代售通讯卡、图书资料销阅等业务。探索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推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发展。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