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80后”成为献血主力军 青岛市采血量居全省首位

  高中学历的献血者最多、所有职业中工人献血者最多、18岁到25岁以“90后”为主的群体和25岁到35岁以“80后”为主的群体成为我市献血主力军……昨天,市中心血站发布了2016年度采供血大数据。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共有超过11万人次无偿献血,全市采供血再创新高,采血量居山东省第一位,其中市民捐献全血约35.4吨,同比增加6.71%。

  现状

  我市临床用血需求增加明显

  我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二孩政策放开,促使我市临床用血需求增加明显,临床供应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类、冷沉淀因子整体呈增长的趋势,血液品种供给结构逐步优化。

  2016年度我市出院总人数同期增长15.25%,手术台次同期增长18.32%,手术患者输血人数同期增长14.67%,妇科产科患者红细胞用量同期增长35.01%,大量用血量同期增长10.68%。

  大数据解析

  无偿献血者中工人学生是主力

  市中心血站站长逄淑涛介绍,2016年,我市共有超过11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从献血者的年龄构成上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献血者的人数呈现递减态势,其中实际年龄在18岁到25岁的献血者最多,献血36,497人次,约占献血者总数的33%,实际年龄在25岁到35岁的献血者和35岁到45岁的献血者分别名列二三位,分别占28%和22%。55岁到60岁之间的献血者受到身体因素的限制,约占献血者总数的1%。

  无偿献血者中工人和学生献血都超过了2.3万人次,其中工人献血23708人次,约占总人数的22%,学生约占21%,职员占19%。去年,我市有1万多人次的农民和5000多人次的医生参加了无偿献血,分别占献血者总数的9%和5%。

  从献血者的学历构成上分析,学历的高低与献血意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献血者数量较为均衡。初中学历或高中学历的献血者约占献血者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只有高中学历的献血者为31875人次,约占献血者总数的29%。有本科学历的献血者达到26095人次,约占总人数的24%。有初中学历和大专学历的献血者同列第三位,都约占总人数的21%。在献血方式上,逄淑涛介绍,今年街头采血量占比为73%,相比往年的占比80%有所下降。从用血量来看,2016年用血量排名前十的医院为青大附院本部、青大附院黄岛院区、平度市人民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即墨市人民医院储血点、青岛山大齐鲁医院、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青大附院东院区、黄岛区人民医院。“其中,青大附院三个院区的用血量总占比为26%至28%,这是因为青大附院手术量大,包括器官移植等手术用血需求多。”逄淑涛介绍,在用血病种方面,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手术后出血、慢性失血致贫血、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等。

  应对

  构建全市无偿献血管理体系

  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连续第十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面对着日益增加的临床用血需求,青岛市中心血站开展了业务技能提升、血液质量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和行政后勤效能提升,成为省内首家、国内第3家血站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实现检测报告国际间同领域互认。为应对高危高龄产妇用血量大的现状,市中心血站开展了“平安宝宝”血液保障工作,发动孕妇家属积极参加献血,市区孕妇家属200余人预约献血。

  市中心血站与全市76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实现信息联网,将无偿献血者、市中心血站与各区市采血点、临床用血信息纳入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我市在崂山区的丽达广场停放一辆献血车,在李村维客广场设立献血屋一处,启用了胶州市新源献血屋,在青大附院设立了爱心献血屋一处,进一步方便市民献血。

  市中心血站站长逄淑涛表示,2017年,争取成立青岛市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无偿献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动《青岛市无偿献血条例》的出台,构建全市无偿献血管理体系。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