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1日19版刊发文章《山东济南棚改旧改中信访大幅减少 阳光拆迁,与民不争利》,点赞山东济南在征地拆迁中,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减少征地拆迁中的矛盾。

  当山东济南中央商务区的旧城改造拆到刘大爷家时,刘大爷一时犯了难。刘大爷一家在当地生活了四五辈人,家里的老房子早就局促不堪。可一边想趁着旧城改造改善居住条件,另一边家中还有卧床的老母亲,很难租到合适的房子周转,所以他一直迟迟没签下协议。为此,当地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并为他家协调了一套85平方米的安置房,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刘大爷告诉记者:“赶上机遇一步到位了,再想有这样的改善机会是不可能了。”

  “征收拆迁历来是信访多发地带,很容易诱发越级访和重复访。”济南市信访局局长李光忠说。然而记者在济南发现,近年济南全市涉及城建领域的信访问题大幅减少,棚改旧改项目形势平稳,保持着重大集体访“零记录”。

  “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总结说,一切从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算大账、算发展账、算民生账,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实现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减少征地拆迁中的矛盾。

  据介绍,济南正通过制定惠民政策,力图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分别实行优惠的补偿政策,并及时根据物价与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临时安置费、搬迁补助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等;另一方面又实行鼓励货币化安置的政策,适当提高货币补偿奖励标准,让群众自愿选择货币安置,既减轻安置压力、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同时又降低楼市库存压力。

  而对于一些棚改项目微利、薄利,甚至亏损的实际情况,济南则实行政府兜底政策,避免搁置项目、影响大局;对于弱势群体实行特殊扶助政策,将安置补偿、居住周转、就业、入学、低保、慈善救助等等纳入政策“工具包”,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解决拆迁安置中的棘手难题。“征收拆迁能否顺利实施,说到底是个政策问题,政策不优惠,说破天老百姓也不干。”济南市委副书记雷杰表示。

  有了好的政策,如何执行落地就成了关键。“一个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算盘打到底。”在拆迁现场与当地干部的交流中,这句话是被反复提到最多的。当地干部认为,征收拆迁中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老百姓的眼睛盯着,因此“公平”是征收拆迁工作的灵魂。在征迁各个环节,信息公开必须阳光透明,做到“不藏着、不揣着”,政府才有公信力,群众心中才能无疙瘩、无疑惑、无怨气。但与此同时,对于漫天要价、提无理要求的,在讲足政策后,仍坚持不改的“滞留户”,也绝不能破例打破多数人的公平。他们提出“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能让想占便宜的人沾光”,类似的问题要通过司法程序予以解决。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曾因拆迁问题经常上访的房先生,如今他则常常帮助遇到征地拆迁问题的群众了解、运用相关政策。据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征地拆迁更要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事群众办。在操作过程中,群众代表参与调查摸底,群众代表选评估公司,群众代表参与制定拆迁安置、货币化补偿方案。与此同时,群众与群众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拆迁安置政策,邻里相互之间做思想工作。

  2016年前三季度,济南市5个省级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实际开工套数49448套,在全省率先完成4.5万套省棚改任务。完成征收拆迁638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率达51.35%。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