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东营>旅游>景区推荐>正文

留住乡村记忆的“底片”

来源:大众网2015年1月23日 09:31【评论0条】字号:T|T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行业,这是一句常被提起的经典话语,但文化与旅游该怎样融合才能达到那理想的状态呢?在推行新农村的进程中,许多村落文化被现代化和城镇化大潮所裹挟,进而消失。在保护意识逐渐被捡起的时候,乡村旅游便发挥了重要作用,让那些文化找到了情怀之外,更经得住现实考验的坚守理由。

  2013年,记者曾与在英国伦敦东部艺术区布莱克画廊展出海草房摄影作品的威海女孩刘雅菁有过一次短暂交流。据刘雅菁介绍,去荣成度假的一次偶然机会让她迷上用相机定格海草房,之后便踏上了连续多年挨村寻找这种胶东特色民居的“征途”。在此过程中,刘雅菁对海草房的感情越发深厚,看到不少海草房坍塌或因拆建而消失,她感到很心痛。当时她告诉记者,希望能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让海草房这种乡村记忆的“底片”保留下来。

  几年过去,这个女孩的期待正成为现实,就在去年年底,威海有关部门已同北京的一家旅游规划公司就保护和开发当地海草房资源达成合作协议。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烟台蓬莱的第二批乡村旅游规划中,马家沟片区也提出要参考古镇模式发展以海草房为核心吸引物的乡村旅游,以此来延续蓬莱最古老的乡村业态。

  于去年成功入选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威海俚岛镇烟墩角村,目前正忙着为贺年会筹备大天鹅、景区观赏、海上休闲、渔家民俗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烟墩角社区居民董延训介绍,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有了专门针对海草房的保护规定,从建筑外观、内部装修到配套设施等都不能随意改变——“一到冬天,很多游客来寻找原汁原味的海草房住下来拍摄大天鹅,房间都订不上,哪还舍得随意更改破坏呢。”

  今年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竹泉村为游客准备了在民俗专家指导下开展的各种民俗活动:在门口放置“拦门棍”,将神仙留在家中一起过新年;屋门悬挂小香炉,放置五谷杂粮,点燃香烛供奉神仙,为新年求个好兆头——在“竹泉村里过大年”成为当地冬季旅游招牌项目的同时,各种农耕文明的产物和载体也得到了持续整理和复原。

  而在济宁王家庄,游客能见识到老一辈如何纺线、做虎头鞋、剪纸,了解过去的油坊怎样榨油,抑或是尝试自己动手摊张煎饼。在潍坊安丘的张家坡村,有几排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老房子还留着,村里正计划按那个年代的特色重新布置,老家具和老物件会被陆续还原到房中院内,以便更好地展现当时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状态。

  在乡村这个特殊环境中,想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记忆传承延续的关系,面临的困难也不少。随着乡村旅游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两者间的矛盾已在我省部分乡村旅游点日益尖锐地暴露出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指出,与古村落、古建筑相关的乡村记忆的诸多形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这种生态的连续性和可持续传承性”。

  “这决定了商业化形态不应该受到绝对排斥。比如,有些古建筑仍有实用价值,一些相关的非遗形态仍是许多继承人赖以糊口的营生。”陈国忠表示,既要反对为保护而保护、缩手缩脚地将其绝对“文物化”的倾向,也必须警惕单纯为经济收益肆意割裂甚至破坏这些文化记忆所依存的大环境、竭泽而渔式的“大开发”做法。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王旭科则表示,乡村旅游应考虑“乡土气息和时尚元素的混搭”,这样有助于解决当前层次低和同质化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我省已确定新的一年实施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将与乡村文明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等紧密结合,在保护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元素包装。

标签: 乡村 旅游 文化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