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城市频道 >城市关注>正文

济南供水走过81年 首座水厂建在趵突泉边

来源:大众网2015年3月17日【评论0条】字号:T|T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家家泉水的老济南(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家家泉水的老济南(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
趵突泉水厂(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趵突泉水厂(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
南郊水厂厂区一角(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南郊水厂厂区一角(照片由济南水务集团提供)
济南水务现代气息浓厚的客服大厅济南水务现代气息浓厚的客服大厅
小白热线工作现场小白热线工作现场
供水史馆内景供水史馆内景
供水史馆展示了济南供水81年的历史供水史馆展示了济南供水81年的历史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宋立鹏

  从1934年“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济南供水已经走过81年历史。从最初的泉水自取、走街串巷卖水,到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再到引黄工程开启地表水饮用的历史,济南供水一路走来历经风雨,用甘甜和润泽滋养着泉城。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沿街叫卖“趵突泉的水来啦!一分钱一挑”

  没有自来水之前,老济南人沿用着古老的用水方式:家家户户从四周喷涌的泉子里取水,做饭、洗衣,生生不息。济南供水最早成了系统,有了部门,是在1934年。这一年的4月2日,“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的市长闻承烈任会长,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内,后来搬至趵突泉吕祖殿内。

  尽管这一年标志着济南供水有了部门管理,但那时候的老济南依然延续着一种古老的与水有关的行当——卖水。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卖水的行当依然兴盛。

  年逾七旬的靖树华老人是地道的老济南人,对泉水的感情极深。上世纪40年代,靖树华一家住在剪子巷附近。那时候,靖树华只有三四岁,他最喜欢跟着爷爷走街串巷卖泉水。说起卖水,靖树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上世纪40年代,靖树华一家住在剪子巷附近。那时候,靖树华只有三四岁,他喜欢跟着爷爷走街串巷卖泉水。

  爷爷每天很早起床,来到趵突泉西面的大水池里,装满满两大桶水。这两大桶泉水放在一个非常简易的地排车上。这种老式地排车只有两个硬胶皮轮子,轮子上有一个木头架子,仅此而已。

  爷爷在前拉车,靖树华在后面推车,爷孙俩走街串巷的路上,靖树华就开始叫卖泉水:“趵突泉的水来啦!一分钱一挑!”听到孩子的叫卖声,很多居民就挑着扁担出来买水。那时候,一根扁担只能挑两桶水,所以一挑就是两桶水的意思。

  1936年济南有了自来水:

  趵突泉水厂输送的是泉水 主供商埠和城关

  1934年,在“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成立之后不久,济南第一座水厂——趵突泉水厂于1934年12月11日,在现趵突泉公园内破土动工。至1936年10月趵突泉水厂工程全部竣工,它成为济南市自来水历史上第一个水源工程。

  1936年8月,由官商合办的“济南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地址在经三路纬五路,马千里任董事长,曹鸣凤任经理。趵突泉水厂于同年12月开始供水。从此自来水走进济南人的生活中。

  济南水务集团客户服务中心支部书记于文江从1989年就从事供水行业,至今已有26年工龄。说起济南供水的历史,她便打开话匣子。

  那时候,趵突泉水厂供应的就是趵突泉的泉水。刚开始供水时,供水能力为每天2.2万吨,供水区域主要为城关和商埠部分地区,主要是生活用水。用水户多是商号、机关、部队,全市用水户约计1700户(按一只水表为一户计算),用水普及率为13.38%。

  也就是说,自1936年起,济南便有了自来水。尽管如此,但这不意味着自来水家家入户,很长一段时间里,济南自来水并未入户,管道也只铺设到了街头。

  后来,济南自来水在日伪控制下曾出现供水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为此,时任政府制定出了水道扩建计划,从1940年5月至1942年2月,增凿三口井,抽水机增设三部,铺设干管8369.6公尺,工程完毕后,达到供水能力3.6万吨/天,平均日供水量为2.1万吨,售水站自1937件设置以来,945年发展为40处。

  上世纪70年代:

  六大水厂遍布老城区 全部取用地下泉水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1956年,趵突泉水厂的水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在高峰月份发生断水现象。1958年7月,为了解决夏季干旱季节供水紧张问题,在黑虎泉设立了临时水源。1958年3月开始了全市水文地质勘探,至1972年新建市区水源5处。它们分别是:文化路水厂、普利门水厂、饮虎池水厂、解放路水厂、泉城路水厂。连同作为第一水厂的“鼻祖”——趵突泉水厂,在老城中央形成了六大地下水源布局。

  六大水厂虽然缓解了吃水难的问题,但困扰也随之而来。

  靠泉吃泉的济南人,祖辈都是以开采市区地下水为生,这种采水途径致使市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1975年以来,济南市泉水年年枯竭,连喷涌百年的泉景也不复存在。为恢复和保持“泉城”特色,同时保证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用水需要,济南自来水公司调整了采水布局,实行“采外补内”的措施,转移开采中心。

  1981年,济南自来水公司投资3400万元,在东、西两郊开辟新水源,是为调水应急工程项目。郊区水源向市区供水,同时陆续关闭市区大部分水源,此举解除了当年的泉水干涸危机。

  上世纪80年代至今:

  引黄工程开启济南人饮用地表水的历史

  为保泉应急,1986年底,济南市委决定引入客水资源,集中抓好引黄保泉(一期)和卧虎山引水工程。1988年12月,黄河水厂、南郊水厂相继建成投产,打破了省会济南完全依赖地下水资源的历史。这两座水厂分别向市区供水20万吨、5万吨,有效保证了高地势区域居民的生活饮水。

  南郊水厂位于现在的八里洼附近。它刚开始投产,于文江便来到这里工作。

  “坐公交到最后一站,还要再穿过一个村子,才能到达水厂。”于文江对当时的水厂环境依然印象深刻。当时水厂再往南是一片庄稼地,远不是现在的高楼林立。南郊水厂当时取用的水源来自卧虎山水库,有了黄河水和水库水的补给,济南地下泉水才从岌岌可危中解脱出来。

  而到了现在,济南供水格局更加多元化。

  济南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济南市居民喝水主要靠西部玉清湖水库和北部鹊山水库引的黄河水,这两座水库可以说是济南人的“两大水缸”。除了黄河水,还有水库水,水库水来源主要是南部山区的“三大水缸”,即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水库,主要供城区南部及东部片区居民用水。

  多次开展水质提升工程: 

  新标准要求出厂水能直饮 新技术让居民更安心

  现在的济南供水,无论从水质还是供水技术,都已经不是当初所能比。

  目前,济南市已参照新标准,对饮用水的监测标准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进一步提升自来水水质。2006年底,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新国标,2007年实施,水质标准增加到106项。根据规定,106项监测指标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

  新标准加强了对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方面要求,如果各个环节合格,水质就能达到“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但相关负责人称,要完全达到这个标准,仍然有难度。自来水从水厂到居民家中,难以完全保证不受污染。

  除水质外,很多先进技术也渐渐运用到供水中来。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不停水抢修”技术。

  济南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新技术就是在直径1米以下的管道内,可以不停水加装闸门、不断管抢修,在施工中可减少停水范围,缩短维修时间,同时避免管网水质污染。

  水质提升、技术领先、服务便民、小白热线成行业标杆……近几年,济南供水打造“民生水务”、“智能水务”、“高效水务”、“文化水务”,全方位提高供水运营及服务能力,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转眼间,济南的“自来水”已经流淌过了81个春秋。饮水思源,方可成就未来。济南水务集团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座济南水务供水史馆,展示着济南自来水的老物件、老照片、证书、奖状、文件、表单……这些都将成为济南自来水历史的发展的见证。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