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我国第15个敬老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0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提升医养结合示范省水平、推进健康老龄化建设情况。我省支持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形式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全面落实异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政策,将符合规定的治疗性康复、安宁疗护等项目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七成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送医上门

  我省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截至9月底,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签约近6000对,医养结合服务覆盖人群1900余万人,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20家,较2018年示范省创建初期,增幅达200%以上。

  着力加强老年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配置重点向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领域倾斜。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58家老年病医院、78家康复医院、203家护理院(站),96%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老年病专业),50%的县域设立安宁疗护病区,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二级及以上中医院均设置老年病科、康复科和治未病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国医堂),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大幅提升。

  在康复护理和长期照护方面,发展延续性护理、“互联网+护理”等服务,截至目前,全省539家医疗机构、2.92万名护士累计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0.25万人次。全省7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长期护理、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等服务方式,实现送医上门。加大康复护理、康复辅助等产品研发推广力度,丰富产品供给。

  我省还持续优化服务,制定山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加快“适老化”改造,截至9月底,全省88%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畅通家人、亲友等为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挂号方式,科学测算并预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线下服务窗口,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配置适老化服务物品,保留现金支付方式。

  济南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已建成投用

  老年人生命终末期的安宁疗护服务,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最后一环,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安宁疗护方面,我省正在指导济南等6个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市开展工作,印发《山东省安宁疗护服务规范(试行)》。截至9月底,全省123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设置安宁疗护床位数7020张,累计服务12万余人次。

  作为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市,济南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县普遍建成1个不少于5张床位的安宁疗护病区,1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家医院(护理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占比66%,累计服务1560名老年人。

  为提升安宁疗护的服务质量,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市财政局,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对安宁疗护示范机构进行奖补,免费培训安宁疗护工作人员2000余人,印发《安宁疗护实用手册》4000余册,成立济南市安宁疗护专家委员会,24名专家为安宁疗护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我省流感疫苗完成267万余剂次接种

  各类传染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目前流感、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老年人是主要易感人群。全省3200余家医疗机构开通了流感等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报告,重点监测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发病情况。同时,在全省设置了42家国家级、22家省级呼吸道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和24所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每周分析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老年人接种流感、肺炎疫苗既能减少感染风险,又能有效降低重症率,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今年,我省立足“抓早、抓主动”,及早安排各地做好流感疫苗采购和预约接种等工作。同时,通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提质行动”,指导各地不断优化接种单位布局、延长接种门诊服务时间、设置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目前,我省流感疫苗供应充足,已完成267万余剂次接种,其中老年人接种占比54.57%。

  针对老年人就诊特点,我省指导医疗机构采取预检开具常规检验项目、实行“长处方”等措施,减少老年人往返就诊次数。积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老年人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面向居家、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指导医疗机构推进互联网诊疗适老化改造,通过语音录入、增加人工服务等方式方便老年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目前,全省已有343家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互联网复诊、分时段预约诊疗、药品配送等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应对该疾病,我省组建了涵盖流行病学、精神医学、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专家技术组。在开展防治行动的同时,确定16个县(市、区)作为省级重点联系单位予以推进。同时,确定36家老年痴呆防治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三级医疗机构转诊机制,构建疾病预防、筛查、干预、治疗、康复于一体的防治服务网络。截至9月底,根据老年人意愿,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共筛查130万人次,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3.2万人次,初筛覆盖率稳步提升。单独建设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或专区,对新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给予奖补。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