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梁山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在人居环整治、乡风文明、人才归引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生根,以文明新风赋能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梁山。
创新“5+1”工作法,实现乡村“美丽蝶变”
梁山县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思路,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发力,围绕人居环境提升这一目标任务,创新推行5项“有温度”“有内容”的服务,形成“5+1”工作法,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品质大提升。一是“小种子”带来大提升。持续实施环境提升“种子计划”,通过向村居党支部、老旧小区党支部、美丽庭院示范户免费发放花卉种子包,引导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来,打造“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的新格局,将“绿化的种子”转化为“文明的种子”,形成全民参与、积极参与环境提升的长效机制。二是“小拉环”带来大改进。在垃圾桶上增设“吊环拉手”,在垃圾投放点上方安装顶棚,在顶棚下方与每个垃圾桶对应位置安装滑轮,用一条传动绳将垃圾桶盖和拉手连接起来,实现垃圾投放“零接触”,垃圾分类更便利,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热情,水泊街道孟庄村获评全省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庄。三是“小庭院”带来大突破。坚持以“五美”为标准,全面推行“美丽庭院”建设,建立月评比、年表彰工作机制,以“庭院美”促进“家风美”、打造“和谐美”,不断推动美丽庭院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四是“小超市”带来大改进。积极打造“积分超市”,以“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每月“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等为抓手,通过用文明行为换取文明积分,所得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香皂、收纳箱等生活用品,居民文明行为得到大幅改进。五是“小坑塘”变身大景观。按照“一坑一特色、一塘一风韵”的治理目标,持续开展水质提升工作,全面清理坑塘水域内杂草、垃圾等,并在坑塘内安装增氧机、种植水草浮萍,以增加水质溶氧度。目前,县域内90%以上坑塘实现了由“丑”到“俊”的华丽蝶变,一个又一个碧波荡漾的小池塘,成为美丽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抓牢三个主体,推动乡风“向美向善”
梁山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扎根行动”,发挥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群众“三个主体”关键作用,建立“支部主导+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并联式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支部发力,改陋习有序有方。紧紧抓住村党支部这个关键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将宗族议事、婚丧嫁娶议事、邻里纠纷调解等民俗活动“引进来”,在党的阵地解决问题,让群众形成“有事去找党支部”的行动自觉,实现既解决问题又传播移风易俗政策的良性循环。目前,梁山县依托村党支部累计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540余场。二是党员带头,树新风用情用力。构建“一会一队”服务模式,将村红白理事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步建设,负责人均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根据党员居住区域或宗族关系,定岗划片实行“未婚青年”包保,签订承诺书,由事后监督变为靠前服务。2023年以来,梁山县已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党员志愿服务460余次,上户发放宣传册、倡议书20000余份,评出各类文明模范先进典型150余人。水泊街道原创节目《文明梁山,水泊新风》入选全国第四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水泊街道作为全省唯一镇级层面参加全省优秀农耕文化暨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并做典型经验发言。三是干群联动,倡文明群策群力。梁山县全域推行“积分超市”,针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庭院卫生、好人好事、善行义举等方面设置积分,村民用文明行为赢“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构建贴近群众、共建共享的奖励机制。自“积分超市”机制推行以来,已累计兑换奖品400余件,参与群众达1.2万人次。
推行“人才引育”机制,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梁山县坚持以更大的格局招引人才、以更好的平台育优人才、以更活的机制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水”,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一是实施“双线回引”计划。从“内部推荐+外部引入”两方面精准确定回引对象,积极发挥各村、社区理事会、银发协会等作用,建立人才智库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吸纳优秀本村本土大学生、技能人才、在外本土企业家等人才返乡创业。创新“1+3”宣传模式,以集中宣讲会为主,登门拜访、电话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为辅,全面征求回梁就业意愿。二是建好人才回引机制。明确组织部、人社局和用人单位等具体职责分工,将基层党组织、村级企业等人才缺口较大的部门列为重点引进方向,吸纳优秀管理人才致力于乡村振兴、党建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工作。同时,组织各镇街与辖区内相关企业建立制定回引人才联建结对工作办法,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回引人才职业期望,以需回引,精准制定人事安排方案。三是为人才培育调配“营养土”。充分利用党校及乡村组织振兴实训基地的人才培育功能,采取集中培训、专项指导、实践锻炼等方式,定期开展回引人才培训会,2023年培育一人成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导师联带”为雏形,探索优秀党支部书记、村干部等“手把手”培养方案,将能力素质优,群众基础好,回村任职意愿强的回引对象作为村级后备人才积极培养。创新开展回引人才“金点子”座谈会,拓宽政务意见汲取渠道,集聚人才强大合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