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旅游|汽车|教育|读图|城市
滨州

新浪山东>滨州 >正文

700多个日夜,他在非洲救死扶伤!

2023年05月05日 11:27 商讯 

  第18批援塞舌尔中国医疗队队员吕潇童

  圆满完成援外任务载誉归来

  近日,第18批援塞舌尔中国医疗队队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吕潇童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载誉归来。4月27日上午,滨医附院在北办公楼举行欢迎仪式。党委副书记王学武以及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仪式。

  欢迎仪式上,王学武代表医院党委和全体医护教职员工,对吕潇童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他指出,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战略部署和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国家外交大局,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对他在此种形势下仍能不忘初心,出色完成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他要求,医院要继续提升医疗援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全力做好保障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待遇。他希望,吕潇童把援外期间的宝贵经验、优良的作风总结好、运用好,继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医院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欢迎会上,吕潇童汇报了援外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

  塞舌尔在哪?

  别说位置,恐怕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

  这是一个坐落在非洲东部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在资料中,这里被誉为地球最后的伊甸园,对一些旅游爱好者来说,如果说马尔代夫是人间天堂,那么塞舌尔就是世外仙境。

  但旅游是一回事,在这里长期工作居住,又是另一回事。2021年4月,作为中国第18批援塞舌尔医疗队队员,来自滨医附院肝胆外科的主治医师吕潇童踏上了这片土地,因为水土不服、物资匮乏等原因,一个月里他暴瘦16斤。

  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从小一直有着为国出征理想的吕潇童度过了两年时间,700多个日夜,他用精湛的医技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同行和当地群众的尊重。

  期间,他的家人猝然离世、妻子因病手术,他在远方用医术为他人解除病痛,却无法陪伴在亲人身边,他经历的痛苦,别人无法感受。

  回到国内,他依然难以平静。说起援助经历,他说无怨无悔,只要祖国还有召唤,他义无反顾。

  出发    为国出征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能够代表国家出去做事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有这样的机会,肯定积极争取。”吕潇童说。

  吕潇童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当年父亲曾有过到非洲坦桑尼亚援医的机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最终成行,这是老人多年的遗憾,也成了吕潇童的心愿,“我妻子也在滨医附院工作,她深知援外的重大意义,也知道这是我们的一个心愿,尽管孩子还小,但她坚定支持我的决定。”

  省卫健委对援外医生的选拔非常严格,吕潇童心里也很忐忑,“报名的同行们水平都很高,我觉得自己不一定能选上。”吕潇童说,当时报名的国家就是塞舌尔,“他们问我能不能接受调剂去其他国家,我说没问题,让我去哪都行,只要能为国出征就行。”

  顺利通过面试后,前期准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吕潇童本身是肝胆外科专业,但塞舌尔当地需要的是普外专业,因此他还特意到附院烧伤整形科学习了一段时间,又经过省里做的专门出国前培训,这才踏上了前往塞舌尔的路途。

  2021年3月31日,从济南到成都再到埃塞俄比亚,经过近24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第18批援助塞舌尔医疗队一行6人,于当地时间4月2日15时30分抵达塞舌尔机场。

  下了飞机,面对未来两年异国他乡的生活,吕潇童既兴奋又担忧。

  他在自己的援外医疗日志中这样写道:新的人生旅程,新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加油!

  维艰    困难重重

  去塞舌尔之前,很多朋友都替他感到开心:塞舌尔是旅游天堂,风景秀美,这肯定是一次不错的援外之旅!

  但刚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便给了吕潇童“当头一棒”。“塞舌尔的人文气候与中国完全不同,生活本来就不适应,更何况要在这里待两年时间,这与旅游完全是两个概念。”吕潇童说,在那里遇到的一些困难,是去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过的。

  刚到塞舌尔,正好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之时,而且恰逢当地复活节假期,一切政府机关、商店全天都是关闭状态,不但无法办理证件,连购买生活物资都很困难。

  塞舌尔是旅游岛国,水果蔬菜基本全靠进口。“我们周边只有一个能买到生鲜食材的超市,每周三上午进货,我就在这一天‘抢’好一周的食材。”吕潇童说,长期吃不到蔬菜水果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我觉得没什么,但过了一个月左右时间,身上就开始起疱疹,没办法只好找各种维生素片来吃。”

  到塞舌尔一个月时间,吕潇童瘦了整整16斤,原来的裤子都完全没办法再穿。虽然生活艰难,但同样在塞舌尔援助的一些中资公司,经常为吕潇童他们送去生活物资,慢慢的,吕潇童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除了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塞舌尔复杂的语言环境也着实令吕潇童头痛了一番。塞舌尔的官方语言是克里奥尔语、英语和法语,在医疗体系中,来自古巴、印度的外国医生占了一大半,分别说着不一样口音的英语。

  “许多当地人是不会讲英语的,而是以法语和克利奥语为主,协助翻译的护士也是国际化的,后鼻音非常重,很难一次听完整。记得第一次一线值班,遇到的第一个患者是当地人,醉酒状态下的患者连克利奥语都说不清楚,更别说讲英语了。通过观察表情,加上肢体语言,再配合检查,最终才确定病因。”吕潇童说。

  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一有机会,吕潇童就与同事们“闲聊”,介绍中国的飞速发展、讲中国传统故事,有时候要解释成语,还有中国特有的习俗。从一开始讲话结结巴巴,到最后讲起来绘声绘色、语句通顺流畅,吕潇童终于算是克服了语言大关。

  自豪    中国医生

  吕潇童援助的塞舌尔国家中心医院,是该国唯一的大型综合医院,说“大型”,其实规模还不及我国一家普通的乡镇级医院,而他所在的科室,是由来自中国、印度、古巴、俄罗斯、乌克兰、挪威等国家医生组成的“多国部门”。

  “我工作的岗位是‘Senior General Surgeon’,与国内一样,是普外科主治医师,不同的是,在这里,头、胸、腹部所有的疾病与外伤,并且包括烧伤、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足、全身各处脓肿的治疗,我都负责。”吕潇童说。

  无论是在医疗队还是塞舌尔国家中心医院,35岁的吕潇童在年龄上都算是一名年轻医生,不管当地百姓还是医疗系统工作人员,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老教授”。

  “后来跟主任聊天得知,刚来塞舌尔的时候,只要轮到我一线值班,没有人愿意做我的二线听班,因为他们认为我独自面对如此广泛的疾病范围定会束手无策,而他们的电话必将被我打爆。”吕潇童说,第一个月,普外科主任主动承担了吕潇童所有的二线听班,然而他的电话从来没有在吕潇童值班的时候响起过。

  一开始,大家也质疑这位年轻医生的外科手术能力,耐心做了几个月的助手后,吕潇童终于有机会为其他同事展示来自中国的新的手术方法,大家才对这位年轻的中国医生改变了看法,吕潇童外科医生工作终于得以正常开展,也有了固定的手术日。

  这些都是属于吕潇童,也是专属于中国医生的“高光时刻”。

  在一个普通值班日的下午,吕潇童接到了急诊科打来的会诊电话,他放下吃了一半的午餐就往急诊科跑。患者是名年轻的美国小伙,呼吸急促,两只手使劲捂着肚子。首诊医生表示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并腹痛2天,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并不断加重,由当地一家社区医疗中心转诊而来。

  经查看胸部X光片,患者左侧胸腔满是积液,正常肺组织几乎见不到,纵膈向右侧偏移非常严重。吕潇童当机立断对患者进行穿刺引流,抽出患者1000ml深棕色的胸腔积液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综合初见的情形,吕潇童首先考虑到急性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但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很大。当务之急,是立即住院并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使左肺复张。对吕潇童的建议,首诊医生表示认同,但同时表示他自己才是该患者的首诊医生,他的意见才能起主导作用。

  回到值班室,关于这个病人的很多疑惑涌上吕潇童心头,算了算时间,国内的专家应该还没睡。带着这些疑惑,赶紧通过微信和滨医附院肝胆外科、胸外科的医师和好朋友进行联系,大家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和建议。

  该患者入院5天后,在中国第18批援塞医疗队影像科李继军和李娴主任的帮助下,患者才做了CT,并最终确诊:急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胰腺胸膜瘘,需要在控制炎症后早期进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但因当地条件有限,这样的病人只能转到国外去治疗。

  吕潇童很遗憾地告诉那名小伙子,在这里没有办法替他解决问题,也告诉他必须尽快转诊到海外就诊。小伙子拍了拍吕潇童的肩膀并拉着手说,他的父亲准备带他去迪拜治疗,感谢中国好医生,特别感谢!

  “记得有一次,我为一名摔伤的老大爷进行缝合,他清醒过来之后专门找到救治他的医生,一看到我就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吕潇童说,老大爷说他遇到过两次危险,都是中国医生救的他,感谢中国医生。

  “还有一个19岁女孩,腹腔里反复出现大量积液,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来医院就诊,但始终没有明确诊断。那次正好遇到我与影像科李娴主任一起值班,经检查并讨论,最后发现所谓的腹腔积液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卵巢囊肿。”吕潇童说,后来妇科终于给女孩做了手术,女孩的病治愈了,她手写了小卡片(类似于国内的送锦旗),专门感谢为她找到病因的中国医生。

  返乡   载誉而归

  两年,73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因为疫情原因,援外期间吕潇童没有回国探亲,家里的一切重担都压在了妻子身上。但吕潇童刚到塞舌尔没多长时间,他的妻子就被诊断出了甲状腺癌,需要接受手术。 

  “那段日子,我的内心很煎熬。我梦见自己拿着手机,看着屏幕里躺在病床上带着气管插管的妻子;我梦见自己站在塞舌尔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却找不到回国的那班飞机。”吕潇童说,妻子进手术室时,是塞舌尔的凌晨时分,他望着漆黑的夜,明亮的星,彻夜未眠。

  去年4月,吕潇童的岳父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让吕潇童备受打击。“妻子很忙,岳父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突然一走,感觉天都塌了。”吕潇童说,他与岳父的感情非常深,岳父猝然长逝,他很难接受。

  让他倍感亏欠的,除了妻子和岳父,还有自己的儿子。

  “走的时候他还不到三岁,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吕潇童说,出发前孩子太小,怕儿子忘了他,他就在家里儿子经常量身高的长颈鹿身上画了一条线,告诉儿子长到这里爸爸就回来了,“他天天过去量身高,结果长到了那条线我还是没能回来。”

  “虽然回不去家,但幸得卫健委、医院领导、各科室老师、朋友们的关怀和帮助,安抚了我的焦虑和不安。”吕潇童说,正是有了这么坚强的后盾,才让他在异国他乡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身投入工作。

  两年里,吕潇童与其他队员一起相互鼓励,彼此扶持,医疗援外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不仅收获满满,也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经过两年历练,我现在诊的了颅脑、治的了烧伤、穿的了胸腔、切的了脓肿。”吕潇童说,虽然过程满是心酸,但是现在他可以自豪地讲起自己的援助经历,“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