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旅游|汽车|教育|读图|城市
滨州

新浪山东>滨州 >正文

提升“八大品质”勠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实录(二)

2023年01月18日 10:56 商讯 

提升“八大品质”勠力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实录(二)

科创品质越来越强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时间是奋斗的尺度,是筑梦的空间。

  追寻2022年滨州发展的足音,日益活跃的科创味道,汹涌澎湃的高质量发展动能,令人回味无穷。

  滨州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放在核心位置,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持续搭平台、优服务、聚人才、做生态,全力构建全域创新体系,科创品质越来越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9%,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创新资源指数列全省第3位。2022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加54.4%、101.6%;“四新”经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3%、18.6%;规上工业营收增长15.5%,列全省第一位。

  矢志不移将科创锻造成为跨越发展的最强引擎、最强跳板,滨州已成为创新创造的活力之城,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正加速变成创新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内生动力更加充足。

  搭建一流科创平台,构筑未来产业高地、创新高地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聚焦产业与科技的结合点,2022年,滨州市持续搭平台、强功能,促进科创能级跃升。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启用,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扩建项目竣工招生,“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更加夯实。

  去年3月签约入驻渤海先研院的山东天眸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无人飞行器、无人智能装备、5G云管理平台、单兵作战指挥官等系统研发和应用的企业,产品已服务于全国多个公安、消防、应急和武警部门,此次入驻也填补了滨州此类科研产品的空白。

  “在先研院平台资源的加持下,公司2022年生产营收总值较2021年实现4倍增长,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0%。”山东天眸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承洋表示,投资2000万元的天眸创新研发总部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持续加大自身产品优势,助力滨州产业升级。

  作为滨州市重点打造的区域科创高地,2022年,渤海先研院汇聚创新主体,推动平台升级,入驻企业达209家,同比增长5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与渤海先研院比邻而居的魏桥国科研究院,2022年7个研发中心实现全链条运营,启动25个科研项目,引进高端人才51名,力争到2025年累计带动滨州新增新动能产值100亿元以上。由其牵头组建的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科教创产”融合发展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两年来已实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38项、联合技术攻关项目4项,带动链条企业研发投入5.71亿元。

  “聚焦优势、战新产业领域,2022年全市新建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38家,总量达到389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孟霄告诉记者,坚持科创引领“聚能”,滨州正加速构建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

  新平台拥有新机制,新政策激发新活力。用足用活高能级创新平台,滨州积极引导高成长、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项目落地滨州,孕育、集聚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未来发展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价值高地。

  打造一流科创生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摒弃过去粗放式、外延式发展老路,走内涵式、可持续精明增长新路的过程中,滨州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治理,做实科技服务,营造富有活力的科创生态,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2年,滨州优化顶层设计,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分设企业、高校、金融、党政四个界别专项委员会,构建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全域科创”大格局。

  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体现一个区域对科研重视程度的重要显性指标。通过政策、项目、平台等联动激励,滨州市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度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山东省第7个研发投入过百亿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64.93%,列全省第1位。市级科技创新专项经费从2021年的380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5655万元,增长48.8%。

  聚力研发、转化、应用,滨州完善科技攻关体系,探索创新试点,推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2022年,全市围绕高端铝、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基于铝基的交通轻量化”和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等25项,落实省市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带动企业投入达30亿元;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101项。探索实施首批产学研“揭榜挂帅”项目7项,加速“硬科技”成果强链延链。山东滨州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先后与中科院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28万元、成果转化交易额6.58亿元。

  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跑出协同创新加速度。202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魏桥创业集团、山东广富集团合作签约,在院企地战略合作上再造新模式,为滨州打造汽车轻量化基地、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硬核支撑;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启战略合作,建设滨化中央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先进中试基地……全市累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597项。

  创新的政策、创新的氛围和创新的企业同频共振,把创新资源整合起来,创新势能集聚起来,创新热情激发出来,催生“科创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

  集聚一流科创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奔涌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滨州市持续优化“引育留用”政策,坚持引才留才“真金白银”,育才用才“真才实学”,敬才爱才“真心实意”;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做好领军人才汇聚、青年英才启航、技能人才培育等工作,人才高地加快构筑。

  2022年8月13日,第三届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高峰荟盛大开启,再次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持续叫响“爱滨才会赢”人才品牌。会上发布的2022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市级人才建设资金达到2亿元,是2021年的2倍。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滨州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2022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51人,本科以上大学生1.36万名,培养技能人才2.54万名,滨州市入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人才与科技、教育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重要位置,统筹谋划。

  近年来,滨州深入推进的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就打通了一条科创、教育、人才、产业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通道。

  滨州坚持产教融合“赋智”,全力打通技能人才供需两端,打造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业教育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校园办在企业里、把人才留在事业中。目前,滨州有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2022年8月,全国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技能人才供给平台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与16家金银铜狮奖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与4家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批“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基地”“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基地”等。

  实干争春早,创新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勠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全市上下形成了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的共识,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呈现蓬勃态势。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不断积蓄的科创力量,正成为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不断激发着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汇聚成昂扬向未来的澎湃动力。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