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播种与成熟交替的季节,是奋斗与收获并存的时光。时值五一国际劳动节,新浪山东特别策划“最美人间‘五月天’”,聚焦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向奋斗的人们致敬。

  每个岗位上都有日复一日、默默耕耘的人,他们不论职务、无关性别,用肩膀扛起责任,以汗水书写使命,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风浪,如同五月葱茏的绿意,充满盎然生机。在这个五月,让我们一起谱写一曲劳动者的赞歌。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王硕:从一朵花中看到恐龙眼里的世界

  2022年春节,一篇刊登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上的封面论文《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轰动了学术界。该文是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硕联合多个科研团队、凝聚八年心血收获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了起源于中生代鼠李科植物具原位花粉的完整花朵化石,这朵在地球上“绽放”了一亿年的花为东南亚地区早期有花植物演化与板块运动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生代植物,除了少数裸子植物外,其他的几乎都已灭绝,但这次我们发现了盛开于白垩纪的花,并且直到现在依然在地球上盛开着。”据王硕介绍,科研团队成员对21块形成于约一亿年前的琥珀化石进行了表面细微特征、内部三维结构的系统进化分析,甚至为它们做了CT扫描,从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枝条、叶片、花粉、果实等多器官实体化石,复原了这株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经过与现生植物形态结构等方面的仔细排查,最终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找到了它们的现存后裔。

  在王硕眼中,琥珀是一种天然的时空胶囊,能够将一亿年前生物的原本形态保存下来。不同于基因可以从现在的数据倒推过去的经历,琥珀这类化石就像“哑巴证人”一样“铁证如山”摆在科研人员面前。“我总会想,它们埋在地下孤独地等待了一亿年,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有责任揭开它背后的故事。”为了让化石“开口说话”,王硕的“溯源之路”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十几年前,基因组学专业正值大热时期,王硕却和丈夫施超一起选择研究偏冷门的琥珀化石,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很难申请到项目基金,还会在发表论文、落地产业链等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对他们夫妻二人来说,这是身为科研工作者应该选择的道路,从此,研究“恐龙眼里的世界”几乎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植物化石是其中最少也最难解析的种类,且收集起来并不容易,王硕和施超常常背着标本四处拜师寻访,解决物种鉴定等方面的困惑。由于研究同类课题的前辈较少,很多问题都需要他们从头摸索,带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秘密。

  在确认物种的过程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科研团队的鼎力协助,王硕团队还与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国外机构合作,跑遍了世界各地植物标本馆。经过数以万计的失败对比后,团队成员终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的标本馆里发现了最相似的植物标本。他们当机立断,委托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在南非开普植物保护区采集了当地的同类植物邮寄回国,确认对应关系后,这朵花的真实身份最终得以浮出水面。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王硕却笃定前进行而不辍,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目前正在进行有关“植物中生代多样性辐射”及昆虫琥珀化石的相关研究,所用到的化石标本比现在还要多。“除了与国内外共同作者推进更多科研成果外,我们还计划建设一座琥珀博物馆,将科研、科普和产学研融为一体,打造青岛科技大学琥珀大数据生态项目。”王硕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魏庆波:做孩子们的“大家长”为乡村学子筑梦

  一直以来,幼儿园里的男教师普遍数量稀少,男园长更是凤毛麟角,历城区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华山园就拥有这样一位男园长,他才华横溢、做事雷厉风行,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教学岗位上坚守着,以出色的工作成果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口称赞。

  1998年至今,魏庆波的工作岗位从曾经的济南市历城第四中学变动到现在的历城区机关幼儿园,任教学段遍历成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面对频繁的工作调整,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岗位。2017年,魏庆波来到了华山园,面对全新的园所、未知的工作挑战,他迎难而上,时刻提醒自己“一切为了孩子”,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聊天,像朋友一样陪伴他们成长;利用家委会、伙委会及入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征求他们对园所工作的意见;时刻关注其他老师的情绪波动,像“哥哥”一样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为了践行教育为人的社会使命与担当,魏庆波于去年8月远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达坂镇鹭岛小学支教,成为国家东西协作战略济南支教团的首批成员。顾不上水土不服、高原反应、饮食差异、语言不通带来的种种不适,魏庆波在抵达鹭岛小学后立刻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经过观察,他发现很多孩子在入学前没有上过幼儿园,且普通话基础薄弱,魏庆波主动提出负责一年级级部工作,弥补孩子们“幼小衔接”的短板。在听、讲几十节课后,结合日常教学观察,魏庆波与当地老师们合作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学习习惯、分层教学、趣味课堂、积极鼓励、重点关注在内的提升方案,短短几个月实践下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专注力、普通话表达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得知鹭岛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魏庆波便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青蓝工程”师徒带教活动,并被鹭岛小学聘为“学习导师”,白天他到各个班级里为孩子们上示范课、为老师开展教研培训讲座,晚上休息时间修正老师们的每一处培训细节,力争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为学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地处偏远乡村,东乡县整体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孩子生活拮据,甚至难以支撑学费,魏庆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发动身边的朋友为孩子们捐资助学,经过多方联系,数位济南爱心人士为鹭岛小学捐赠了价值数千元的体育器材,并承诺为12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捐资,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在魏庆波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中来。

  自2018年年初,魏庆波便开始筹建华山园,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园,最后一个离园,在他的精心打造下,华山园逐渐形成了区域活动特色课程,多种游戏区的创设为孩子们自主性选择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园区也因此荣获历城区优质品牌园、济南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山东省省级示范幼儿园,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等荣誉称号。“脚踏实地为人,扎扎实实工作”坚守教育初心,魏庆波正在路上。

  王琨:白衣为甲退伍再出发

  “同学们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个人间距,做好安全防护!”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一个白色的身影正在殷切叮嘱同学们注意防疫安全,这是学校医疗中心教职工王琨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2022年初,王琨由部队转业进入学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便完全融入进了医疗中心教师的角色中。“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学校疫情防控形式复杂的情况下,积极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革命军人精神。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工作是重中之重,上午7点半,王琨早早达到了核酸检测点,厚重的防护服一旦穿上就是一整天,既不能随意吃喝,也不能离开检测岗位。“学生每天每班要进行30%抽检,所有在校教职工和外来人员也需要每天检测,一天下来大概要为3000人做核酸。”撕开棉签、采集拭子、放入试管……同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手臂早就酸痛不已,王琨还要不时回答各类咨询与提问,嗓子几乎干到“冒烟”。令她欣慰的是,采样过程中所有人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助力打赢这场持久战。

  隔离区也是王琨的“战场”,据了解,学校隔离区目前设置了单人间,一日三餐均由餐厅配送,隔离期间所需生活用品也会及时补给。王琨每天都要换上指定的防护服,严格按照要求进出隔离区。面对较高的采样风险,她紧紧握住手中的采样箱,为隔离人员挨个采样,没有产生丝毫退缩与懈怠情绪,累了就在一张简易的行军床上休息。每天下午她还要为第二天的核酸检测提前准备物资,以坐在电脑前制作报表结束一整天的工作。

  “我的孩子今年还不到4岁,每天只能趁着几分钟的休息时间跟她视频通话。虽然家里人都很想念我,但我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王琨主动承担了协调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每天加班加点,甚至周末也放弃了休班,全力搜集、整理、上报上级急需的数据材料。她充分发挥出在部队医院练就的医疗“处突”及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对于突发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体现了出色的协调处理能力。

  早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紧张之际,当时还在武警医院工作的王琨就是山东武警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志愿者,如今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身在学校医疗中心的她仍主动请缨,联合双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每天在双山校区、绣源河校区、建筑工地为上千名师生员工检测核酸。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有效保障了留观师生的健康安全。一朝为军人,终身有军魂,王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精神令全校师生钦佩不已。

  在王琨心中,像她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教职工还有很多,他们厚重的防护服里藏着的是守护学生健康、保障学校安全的心愿,甘愿做全校师生最坚实的后盾。这首为劳动者而谱写的赞歌里,每个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人都是最绚丽的音符。

(文/新浪山东 王璐 视频/马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