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东营一农民30年如一日坚持创作:曾趴在煤油灯下看书

A-A+2014年5月6日19:02齐鲁网评论

  东营齐鲁网5月6日讯(广饶电台 李汉章) 有这样一个人,他当过老师,拉过地板车,也搞过建设。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他都没有放弃过心中的作家梦。一直以来的坚持,才有了他今天一部部诗集的出版。近日,记者走进燕来松家,听他讲述他的作家梦。

  从小喜爱创作

  “一条条藤蔓儿,都涌动着祖先的血脉,爱,在荒原上延伸……延伸到菜花的芬芳里吧,延伸到芦苇的细腰上吧,延伸到神仙沟的传说里吧,甚至,延伸到井架的芽尖上……”这是燕来松发表在《时代文学》上的一首《野大豆》。今年已经60岁的他,一直在坚持创作。“受爷爷影响,我从小就热爱文学。在广饶县第七中学读书时,我就在广饶县文化馆创办的文学报上发表诗歌《为革命锻炼身体》。”燕来松说,民国时期,他的爷爷在潍县状元胡同教书,那时候他的家中有很多如《西岐》、《三侠五义》等木版古书,他从小就爱读。

  1974年,高中毕业后的燕来松来到东燕村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在教书的之余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他开始订阅各种书籍、杂志,参加各种文学学习班。由于燕来松是乡村教师,除了教书他还要下地务农,“有时候家里没有灯,我就趴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一不注意就天亮了。”燕来松说,他就这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几十个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工作和生活。

  日子再苦也不忘创作

  1985年夏,燕来松辞去教师的工作,到广饶县文化局编写了4年的《广饶县文化志》。1989年冬季,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辞去编写文化志的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那时候生活苦,就到寿光、淄川等地去干建筑、挖河、筑坝、拉地板车。”燕来松说,就算当时工作苦,他也没忘记创作,还发表了作品《井架的眼睛》。

  据了解,当时燕来松一个月工资只有13.5元,0.1元就能买到40斤菠菜。“有一年跟妻子回娘家,途径一家书店时,我偷偷地用0.23元买了本尹在勤的《诗歌漫谈》。那本来是给孩子买糖吃的钱,后来妻子就跟我吵架。”燕来松说,其实还是写作转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1997年经学生的推荐,燕来松到胜利油田汽车贸易中心工作。“当时我就个看大门的。”燕来松说,但那时他也没放弃他的作家梦,还经常在《胜利日报》上发表文章。后来,汽车贸易公司的领导就发现了燕来松的才华,7年后将他调至办公室工作。日子渐渐宽裕起来后,他开始购买大量书籍和报纸,从中汲取营养。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只要双脚是太阳给的,就够了,够了。涸辙之鱼的眼神,总是延续着陶壶的纹路……还记得奶奶的脚,狠狠地踩死了一只蚂蚁,麦子就熟了。爷爷的斗笠,在热浪里旋转,太阳的光环上,一只蝈蝈叫的正欢。”燕来松的《车》被收录入《世界现当代经典诗歌选》,代表的是自己从苦难中走出来,到现实生活的安稳与知足。

  不仅如此,30多年来,燕来松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鸭绿江文学》、《当代诗歌》等报刊、书籍上发表过诗歌、散文、儿童故事、寓言,共计200余篇。201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黄河口》共收录了燕来松多年来创作的诗歌88首。《车》、《野大豆》、《脚印》被收录入《2013年中国诗歌选》。

  “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不断创作。为家乡为黄河口的文化作出一点贡献。”燕来松说,他计划在今年年底出版他之前编写的《广饶文化志》。从出版《黄河口》诗集至今,他又有了20余篇诗歌“出炉”。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