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闫家山社区(闫家山村),可能有些年轻市民都说不清它的位置,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座座的高楼拔地而起,然而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还是遍地破败平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雨水过大只好到外面避雨。”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成了现在闫家山多数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种种困难闫家山旧村改造迟迟没能开动,手握青岛市区户口却住在比乡下还破旧的房子里,这种现状导致该村25岁以上适婚男子有近一半没有对象,闫家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棍村”。
住在危房,冬漏风夏漏雨
“又下雨,不知道俺这房子还能不能撑过这个夏天。”近日,闫家山社区多位居民向本报反映,他们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早已经成了危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居住条件极差。6月25日、7月1日,岛城市区先后下了两场雨,记者来到闫家山社区,实地探访居民的居住情况。
闫家山社区(闫家山村)位于市北区北部,与崂山区、李沧区接壤,该社区西临胶州湾,南与水清沟街道、河西街道为邻,北以李村河为界与李沧区相接,进出青岛的交通主干道重庆路和308国道、跨海大桥高架路横贯其中,李村河沿村北流向胶州湾,张村河自村东北流与李村河汇合后入海。
记者一路打听,从郑州路东端拐到一条单行小路,步行5分钟后,面前出现一座与青岛城市环境非常不相称的村落,村内几乎全是土路,进出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闫家山村(社区)。
居民李延边的家位于社区中央位置,这是一个带两间瓦房的小院,院墙破败不堪,房屋顶的瓦片多数都有了裂痕。跟随老李进屋,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屋内顶棚上糊着着防雨的塑料布,但即便如此,老李还是在几个漏雨点下提前摆上了大大小小6个盆子。
“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我和老伴真怕哪天风大雨大房子塌了,把我俩砸在里面。”老李指着墙壁上一道道裂痕告诉记者,这间房子建于上世纪20年代,距今已近百年,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老李在屋后用木棍和方砖垒起了几个支撑,勉强维持着居住。“有钱也不敢置办家具,就这破房子买什么瞎什么。”老李说道。
为了防雨,房顶铺塑料布
在闫家山社区,像老李这样的房子几乎遍地都是。今年58岁的陈义于从莒县老家来青岛已经4年多了,她和老伴租住在村边一个小院落里,房屋院墙还是那种土砖,用手从外面轻轻一抠就哗哗落土。为了防止瓦片脱落也为了防雨,房顶上铺上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喷绘广告布,还用粗尼龙绳交叉拴住,上面再压上砖头、水泥。陈大姐的院落里堆满了捡来的废品,仅留下一条不足半米的小路供人进出。屋子里面整个用塑料布包裹了一圈。“这不是便宜吗,房东早就不在这住了,我们出门干活挣钱,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面对这样的居住条件,陈大姐倒是颇为满足。
“要是来场大暴雨,我这房子估计就得完了。”居民赵女士是闫家山村的媳妇,两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分别在浮山后和大尧安家落户,“孩子每年都让我去他们那生活,不要再管这里的破房子,但是咱在这住了几十年了,房子烂感情深啊!”不过看着房子日渐破败,担心父母安全的儿女还是在两年前强行将两位老人接了出去。已经脱离“苦海”的赵女士老两口平时还是会经常回家看看,每次见到破败的房屋和村落两人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难受。
记者从闫家山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该社区共有住户1300多户,其中最年轻的住房也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上世纪40年代前建成的老房子至今还有两三百户,老化危漏十分严重,不少房屋甚至仅以油毡遮挡房顶,避风挡雨。“今年统计的我们社区一共有危房17座,这些危房基本都是土建房,有些已经坍塌不再住人。其余的住着也是提心吊胆。”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粪便污水,直排张村河里
除了房屋破旧,村里的卫生条件也着实令人堪忧。探访中,几乎每走几十米就有一个露天的垃圾堆,生活垃圾随意堆在路边,密密麻麻一层苍蝇伏在旁边的墙上。“不扔这也没地方扔了,村里的路太差 ,清运垃圾的人员车辆加钱都不愿意来。”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闫恒巨告诉记者。
除了生活垃圾外,污水也是困扰该社区的一大难题。记者注意到 ,多条臭水沟横贯社区,漆黑发臭的污水从西往东流向社区东侧的张村河里,恶臭味沿着沟渠散发得到处都是。而在张村河河道上,大量的污水直排到河道里,导致大半个河道被污水及生活垃圾占据。
“村里一共有三条排污沟渠,全村3000多居民每天吃喝拉撒产生的污水全都靠着三条沟流到张村河里。”村民闫立华老人说,“现在青岛市区污水都是经过处理才排向河流或者大海,像我们这里这样把粪便污水直接排到河里的情况十分罕见。”
影响
破房屋成了找对象的大障碍
记者在闫家山村探访发现,村里出入的多是外地人,其中多数人是从事收废品等行当。来自蒙阴的李戈田师傅说,青岛市区难找这样差的地方了,当然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有每月不足百元的低价房租。“前几天村里的老乡到青岛,本来还寻思过来住两天,结果人家一看我们这条件扭头就走了。”李师傅说,这里的住宿条件比他们村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房屋破旧、脏乱差,不少原住民的儿女早到了适婚年龄,但还没有结婚,甚至连对象都找不到。
“说咱是青岛人,但咱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处个对象也不敢往家里领。”居民刘大妈告诉记者 ,她的儿子就因为没有房子,眼看就要30岁了还没结婚,“市区商品房房价这么高,买不起,咱家的情况又不适合当婚房,人家女孩又不同意租房结婚,所以才拖到现在。”
刘大妈家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从居委会计生办了解到,最新的一次统计显示,住在村里的适龄青年中有260多人未婚配,占到该年龄段居民的一半左右。“说我们这里是光棍村一点都不为过了,条件确实太差了。”闫立华老人说。
■尴尬
自建不允许改造没动静
据居民介绍,现在社区居民在收入方面较原来有了极大的改善,社区里有自己的村办企业,效益一直不错,让广大居民都跟着获利,但说起这居住环境,居民们都频频叹气。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 ,闫家山社区改造项目从 2000年就开始运作,市、区主要领导曾多次到现场实地考察,项目曾多次立项,多次办理规划审批等手续,甚至多次发放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然而由于现实存在的种种困难,导致改造计划迟迟没有实施。
记者从项目改造主管部门获悉 ,闫家山及周边社区改造主要面临几个困难,首先是该片区改造涉及闫家山、香里、沙岭庄等村庄,但村庄之间土地存在地界划分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由于受附近沧口机场的净空要求,限制了该区域改造后无法建设高层建筑,几次预算下来都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市场运作难度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闫家山的居民就处在了一种自己改造不允许、等待集体改造又迟迟没有音讯的尴尬境地。
不过就目前放出的信息来看,老百姓等候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去年 8月份,原四方区政府已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正在开展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拟订、与地块内的土地权属单位洽谈收地等事宜,在协调各方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5月份,市北区政府已展开拆迁调查摸底和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初步经济测算等前期工作,市北区将本着“搁置争议、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先行安置、有序实施”的原则,尽快解决其机场限高问题、研究出台土地遗留问题处置意见。
今年6月5日,青岛市相关部门联合对闫家山及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最终还得依靠政府,毕竟涉及的住户较多,改造面积大,虽然现状可能不太理想,但相信在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闫家山的改造不会太远。”闫家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闫恒巨说。
文/图 记者 景毅 实习生 张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