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新苗

  我认识丁宁原老师40多年了,当我还是小学生时,常在画家们的画室中玩耍,看墙壁上那有时变化快,有时变化慢的各色画稿,玩桌上地下各种各样的笔和颜料,后来进大学学油画,上丁老师的课少了,但外出写生多次跟随他学风景速写,毕业留校后又在丁老师领导下从事教学工作。在我的眼中,40多年来丁老师有两个生活特点始终没有变,一是对生活中的新事物总有浓厚的兴趣,特别善于“发现”,一是不停地作画,总是在“实践”,作为艺术研究者,我认为这两点恰是做一位画家最需要具备的性格与生活习惯。

  丁老师高个、清瘦,在我印象中他总是在动……忙于工作、外出写生、创作新作、谈书论艺……直至制作教学、绘画、生活中需要的小工具……仿佛他总不能停下来,并且总是事必躬亲,属于那种动手能力极强的人。这些速写作品,恰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表达了他那种充满活力、敏于感悟、勤于表达、笔耕不辍的生活情态。

  对艺术创作的成熟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代画家来说,生活可是一个很大且很重的话题。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回声,是对那个时代中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和艺术美学观念的概括。可以说,是衡量一切艺术活动的政治立场、美学定位的基本标准;是评判艺术作品审美趣味、语言风格的文化标尺;也是定位画家与时代、与观众、与历史关系的基础标杆。如此,当我们欣赏丁宁原老师这本速写集时,应区分那个时代的画家以一种鲜明的文化理想,自觉的创作主动性去“贴近生活”的创作心态与体验,同今天从大都市的工作室中走出去“采风”的艺术家、设计家的“视觉经验”是截然不同的;应清楚那个时代推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与今天流行“观念是创意的基点”在艺术美学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换言之,只有从时代变化的背景中,去体验这些速写作品的选景构图方式、形象刻画手法和解读生活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把握到这些速写作品内在的创作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