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台成功的手术,大多数人会赞叹主刀医生的精湛技艺。但是,手术之所以能正常进行,麻醉医生至关重要,他们就像手术中的守护神,为病人保驾护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烟台山医院,采访了手术室里那群默默奉献的青年麻醉医生。

  一名麻醉科医生要经过5年本科,硕士或规培3年,在临床一线工作3-5年,经历几千例手术的锻炼才能练成手(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急诊来了,刚拿起的筷子又放下了

  5月2日下午6点20分,在烟台山医院22楼手术室,忙活了一天的麻醉科医生崔鹏飞刚坐下,拿起筷子准备吃饭。这时同事说来了一个急诊。崔鹏飞刚拿起的筷子赶紧放下,奔向手术室,开始做手术准备。

  急诊患者的手脚都被机器严重挤压,失血较多,出事前又刚吃过饭,属于“饱胃”患者。“这种情况需要马上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又得防止发生误吸严重并发症。”崔鹏飞说。桡动脉穿刺行有创血压监测,连接心电监护,麻醉快速诱导给药,可视喉镜下快速完成气管插管……10分钟内,一系列麻醉程序一气呵成,“毫不夸张地说,像这样的步骤,我们已经可以像机器人一样程序化地操作,尽量缩短病人的准备时间,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崔鹏飞说。

崔鹏飞在手术中做好记录(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崔鹏飞在手术中做好记录(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当患者麻醉诱导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主刀医生就开始手术。手术开始后,麻醉医生们才有时间喘口气。“都已经习惯了,我们这天天做手术。”崔鹏飞说,“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8台手术,最累的是做大手术。记得有一台孕妇大出血手术,术中输血就达两万毫升,从上午10点一直做到下午6点多,这期间都是高度紧张的。”

崔鹏飞调试药品剂量,麻醉剂量要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崔鹏飞调试药品剂量,麻醉剂量要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崔鹏飞说,麻醉医生这份职业是“永远在和时间赛跑”,因为从病人进入手术室一直到出手术室大门,麻醉医生是全程陪护的,这期间容不得一秒钟的缺席。“这么多年,我们都练成了快速吃饭的本领。两台手术衔接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赶紧吃几口饭,就要进去准备下一台的手术了,很多情况都是刚拿起筷子,下一台手术的病人就已经被推进手术室了。”

  “打一针”背后的十年修炼

  “随叫随到是一名麻醉医生必备的品质。”崔鹏飞说,“好多人可能认为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就是给患者打一针睡过去那么简单,其实我们还承担着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回访等工作,这要求所掌握的医疗知识要更全面。”

  “麻醉医生要参与各个外科科室的手术,同时还要负责很多手术室外的麻醉业务。各方面临床知识都要了解,才能应付不同科室的手术。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具有‘单兵作战、全程作战、连续作战’等特点,‘全员过劳’是这一群体的常态。”烟台山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科主任邵伟说,麻醉科是一个麻醉医生守着一个手术室,手术一台接一台做。全科41名医护人员,37名麻醉医生,每天承担近百台手术的围术期的麻醉工作,平均每个月每人要做60-80台手术,由于手术量大,麻醉医生们的工作一直是满负荷的,他们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

麻醉工作非常严谨,开瓶取药要给药瓶先消毒(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麻醉工作非常严谨,开瓶取药要给药瓶先消毒(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话体现了麻醉医生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麻醉是‘一人一方’,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耐受性都要考虑进去,麻醉剂量要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麻醉剂量少了,起不到麻醉效果,过量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崔鹏飞说。

  “一个成熟的麻醉医生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熟知各科知识,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病因,及时调整麻醉方案。”邵伟说,“一名麻醉科医生要经过5年本科,硕士或规培3年,在临床一线工作3-5年,经历几千例手术的锻炼才能练成手。”

  从业近12年的崔鹏飞说,“医学这个行业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尤其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多学一点可能就多救一条命。”

  麻醉医生紧缺,全国缺口超过30万

  今年3月26日到4月1日是中国第二届麻醉周,主题是:人民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开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更希望在整个手术中都处于无痛和舒适的状态下。除了常见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重症医学外,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介入(包括检查和治疗)等手术,对麻醉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麻醉师是每一台手术背后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麻醉师是每一台手术背后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但培养周期长、学历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因素使得中国麻醉医生紧缺。一项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麻醉医生缺口达30万,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0.5人,而美国是每万人拥有2.5名麻醉专业人员,英国则是2.8名。

  “我出生在莱阳南部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都是地道农民,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母亲身体不好,看到母亲让疾病折磨得很痛苦,下定决心学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想着解决母亲痛苦的同时,为更多的被疾病缠身的人解决或缓解痛苦。“崔鹏飞说,“我现在还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每天虽然很累,很赶,但也很充实,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救人一命,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繁忙的工作外,崔鹏飞休息的时候还喜欢写文章,把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同时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义诊服务,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生活需要丰富,除了工作,其他方面也是很好的调剂。”崔鹏飞说。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每一台成功手术的背后,都有一名麻醉科医生在默默努力。“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价值,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麻醉,理解和支持麻醉医生。”崔鹏飞说。

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崔鹏飞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崔鹏飞 (本报记者 赵金阳 摄)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李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