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高桂英在家教徒弟捏面塑。 记者刘玉乐 摄9日下午,高桂英在家教徒弟捏面塑。 记者刘玉乐 摄

  提起“面塑奶奶”,常去黑虎泉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每到周末,黑虎泉琵琶桥边总能看到一个面塑摊,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徒弟们手拿面团和工具,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捏好了。

  “面塑奶奶”叫高桂英,今年70岁的她已经捏了50多年的面人。有人上门学手艺,她从不收一分钱,至今教过的学生约5000人,这些年来共捐款约百万元……

  熟能生巧 捏好一朵玫瑰花只要5分钟

  9日下午,天桥区南刘家庄小区一栋居民楼前的小棚里,高桂英正带着4名徒弟准备明天去学校讲课用的“教具”。“要去小学教孩子们做面人。”高桂英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竹签,麻利地将卫生纸用棉线在签头绑成两个小球,不一会儿手边就堆起了十几个。

  天空飘起细雨,高桂英躲进屋内,这是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桌上放着捏面人用的面盒,高桂英坐下顺手拿起一块面,小小的面团在她手指按压下魔术般变成一片片花瓣,再取小块绿色面团拿指甲看似随意划两下,瞬间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绿叶。“10片花瓣是十全十美、两片绿叶是和和睦睦。”不过5分钟时间,一朵栩栩如生的面塑玫瑰就出现在高桂英手上。即便是稍显复杂的人物面塑,在她手里大多用不了20分钟,“手艺讲究个熟能生巧。”

  小屋里,除墙边放着的一张沙发略空一些,桌子上、柜子里都堆满面人:有手拿青龙偃月刀的关公、有肩扛金箍棒的孙悟空、也有身着霓裳手提花篮的散花仙女……打开墙角闲置的洗衣机盖子,满满当当也是面人。“架子上的箱子里也都是。”高桂英说要是拿出来展示,她捏的面人能摆满四五间大屋。

  偷师学艺 捏面人50余载靠其维持生计

  “祖辈上的规矩是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我趁干活时偷偷瞟一眼,后来再自己琢磨。”高桂英说,自己的面塑技巧并非“光明正大”从老辈那里传承来的。她回忆说,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自己曾在五六岁时被送到别人家,前两次自己偷偷跑回家,后来被送到一个面塑世家,趁家里老爷子做面塑时偷偷看几眼,渐渐对面塑有了一些了解,直到半年后她生病被送回了家。

  高桂英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老三,十来岁的她总想着能早点挣钱养活家人,“想参加工作但年龄不够不能去厂里,就想起了捏面人。”她说,那时家里没多余的白面给她用,她便用泥巴练习,一时想不到上色的办法就刮锅灰上色,渐渐地手艺越来越熟练。

  在工厂工作时,她也没将手艺撂下。30多年前,高桂英下岗后便在街上摆摊卖面塑维持生计。如何让面人的色彩变化更多、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面塑……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都被她一一解决。对高桂英来说,捏面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创作的过程,她在坐公交车时常会想什么样的面塑寓意好,“大家都知道白菜生财,我便捏了一个18片叶子的白菜,拴上一根红绳,寓意聚宝……”

  就这样,从十多岁到现在,高桂英做了50多年面塑,其间陆陆续续收过不少徒弟。

  免费授课 人数多到不记得徒弟的姓名

  高桂英说,在对面小区出租屋里还住着几名徒弟,慕名找她学艺的人不少,每月都至少有八九人在她这里学艺,“快的一个月就能学会。”大约从40年前,高桂英就开始教人捏面人,“那时吃不饱穿不暖,我边教他们做面人边卖,挣了钱就分给大家。”后来,慕名找她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她都是包吃包住免费授课,至今有约5000人跟她学过。

  9月20日,高桂英突发心肌梗塞被送到医院抢救了一整晚,第二天醒来后她没留在医院,心里放不下等着自己授课的学生们,“跟5个班的孩子约好上课,得回去提前准备。”10月9日,高桂英说出了自己不肯住院的原因。

  此外,她还收留流浪者、残疾人把手艺教给他们。“开始的时候还能记得学生的名字,后来人越来越多,已经记不清了,有的跟我学了几个月,人走了我也不知道全名叫啥。”高桂英说,在她这里学艺的人她都包吃包住,一般早上6点就到出租屋给大家做饭、教手艺,晚上9点多看到大家休息后才回家。据了解,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慕名找高桂英学艺,还有不少外国友人也找她学习。在高桂英的学生中,年纪最小的7岁,年纪最大的比她还要大。

  捐款约百万 和老伴月留500元生活费

  2001年,高桂英像往常一样在黑虎泉边摆摊,见摊位旁来了位眼生的小伙子。“看着20来岁,摆摊卖发卡,身上穿的也很破旧。”攀谈中高桂英得知小伙姓李,老家在枣庄,当时刚来济南上大学,因为家境贫寒这才想摆摊赚点生活费,“孩子说他连住宿费都交不起,平时就睡在学校食堂,饭都是偷着吃别人的剩菜。”

  小李的遭遇触动了高桂英的心,她让小李带她去了枣庄老家。一间茅屋内墙壁被煤油灯熏得漆黑,为省钱只用粉笔在地上练字,粉笔末都堆成了小山。“当时眼泪刷就下来了。”从那时起,高桂英一面教小李面塑手艺,一面资助他读书直到毕业,“孩子留济南工作了,现在一有时间就来看我。”

  没钱读书的学生、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地震灾区的孤儿……每每遇到,高桂英总会伸出援手。多年来,她捐出的善款总额已约百万元,摆摊收入和退休金几乎都捐了出去,每月留给自己和老伴的生活费不过500元。“没啥积蓄租不起房,也不能给学生们换个大点的地方学手艺。”她遗憾地说。其实,2012年高桂英曾受邀参加电视节目,“有公司得知我的事愿资助50万,当时就想着能换个大屋了。”可钱刚到手,她就辗转得知有位尿毒症患者没钱手术,“把钱又捐给人家了。”

  ●她的心愿

  传统手艺传承盼能发扬光大

  “时代变了,面人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了。”高桂英拿起两件同样大小的“天女散花”面人,分量却差了不少。“轻的是超轻粘土,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这种。”同样的面人,传统面制的颜色鲜艳表面光亮,新式粘土的看上去明显“旧了”不少。高桂英说,老手艺做的面人,时间越久越好看,新式面人时间一长就褪色。为了维持生计,她平时也做些新式面人,可心里惦记的还是几十年的老手艺,“这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如今,高桂英身边多了个年轻帮手。“小张今年20岁,跟我学了5年了。”她指了指屋外忙着收拾东西的小伙子。5年前,一心想学面塑手艺的小张找到高桂英,见他好学、踏实,高桂英把他视作嫡传弟子,一身本事倾囊相授,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算是有个传人,不让手艺断在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