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济南的泉水依然喷涌旺盛。围绕这汩汩的泉水,济南从申请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调整为“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是一个慎重的改变,也是一个关乎成败的改变。新的申请方向,凸显了济南的优势,同时也提高了市民的参与度。
改变方向
从兼顾自然文化
到以文化景观为主
对于世界遗产这个概念,人们都不陌生。通俗来讲,自然遗产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四类。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济南泉水要申报的都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遗的范围是济南市辖区内十大泉群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特征及与泉水相关的历史文化、古迹等。而现在,济南明确要将“泉·城”来申请文化景观遗产,并且划定了163.68公顷的核心遗产区,确定了89个遗产要素。
从泉水到泉·城,这一字之差,背后是申遗方向的变化,也意味着围绕申遗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要申请世界遗产,需要对标纷繁复杂的各项标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原先的申遗遗产类型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意味着两个方面的遗产价值都要符合世界遗产的价值。“比如说泉水作为自然遗产,作为石灰岩地貌和地形的产物,它和世界其他的泉水有哪些不同,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必须说清楚。”孙华表示,另一方面,还要把文化的泉水和附带的周围的泉池等景观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和其他园林相比,有哪些特点,要把这个说清楚,“只有两者都具有普遍价值,才可以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北京大学国际遗产研究中心专家陈耀华,在参加首届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年会暨济南泉水文化景观保护国际研讨会时表示,现在转向文化景观的申请,则只需要关注文化景观方面的标准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样更能有效地体现它的价值。”
据了解,文化景观遗产强调自然景观的要义是“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其所需要具备的五个要素分别是:自然基础、人文因素、自然与人文的交互作用、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
济南“泉·城”符合文化景观遗产的要求吗?这一点不妨以其他城市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来做个参照。目前,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有五个,分别是作为山岳景观类的庐山和五台山、作为城镇景观类的杭州西湖、作为农业景观类的哈尼梯田以及作为遗址类的花山岩画。“从这五个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景观的三大特点:一是传统悠久,二是影响深远,三是风景名胜。”陈耀华说,结合这几个特点来看,泉城济南还是比较契合相关标准的。
调整策略
拔高济南优势
重新解读历史文化
从申请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到申请文化景观遗产,这实际上是济南申遗策略上的主动调整。因为如果申请的类别与城市情况不是特别契合,很有可能申请失败。而调整申请类别后成功,在其他城市已有先例。
日本富士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富士山成为世界遗产用了20年的时间,2013年申遗成功前,富士山也曾以“自然遗产”的方式申报过,但是由于富士山的价值在“自然遗产”方面不够突出,遭遇失败。失败后富士山也考虑申报“文化景观”遗产,但最终转向以“文化遗产”方式申报,结果成功。
“这次济南的选择既符合济南遗产特色,又契合世界遗产的类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认为,“作为遗产来讲,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要讲究稳定性,如果申请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那么作为自然遗产的标准来讲,泉水本身的不稳定性是济南面对的最大问题。”
此外,在陈国忠看来,泉水在济南有不少已经带有明显的人类活动的痕迹,不太符合纯自然遗产的国际标准。“泉·城申请文化景观遗产,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和济南自己的特色,真正突出了济南泉水和城市,人和自然共同作用形成的最大优势,同时也克服了自然遗产不稳定的弊端。”
“这种调整既是一种策略性选择,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新解读。”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王晨光说,“这是一种正确的解读,解读出了济南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因此,这种调整既是重新认识,也是重大的进步。”
在济南市名泉办副主任杨波的理解中,这种调整实际上是对济南优势的一种拔高。“以前泉水申遗的时候,济南也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济南的泉水是在城市里的,和在自然界里的泉本身有着很大的不同。”杨波表示,在此前泉水申请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时,其实就已经有了泉水和泉·城的关系在里面,“只不过那个时候,这一层次的内容相对少一些,而我们现在更加强调了泉·城这一文化景观,城市比重有所增加,更加凸显了济南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将济南的优势再次拔高了一些。”
提升要求
申请难度没有降低
更强调保护与利用
以前需要对标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重标准,现在只需要对标一种,这是否说明申遗难度降低了呢?
对此,孙华表示,并不能这样理解。“文化景观遗产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整体性和互动性。”孙华表示,如果只是文化遗产,例如建筑、园林,只需要对具体的遗产进行论证即可。而泉·城申遗,更加要求一种整体性。“这就要求城市肌理不能遭到破坏,历代政府的行政区、管理机构、古今文化设施等系统要存在,以及趵突泉标志性要保留。”
同时,文化景观不能光是漂亮。“文化景观还要求有人在里面居住,保护文化景观不是保护现有的状态,而是保护其持续性,要求里面有原住民,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孙华说:“既要保护又要发展,所以给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泉·城文化景观的申遗,还更加强调一种互动性。“济南因泉而建、因泉而兴,济南的城和泉有很密切的关系,城市规划布局,街巷格局和泉水有很大的关系。”杨波表示,由泉水申遗调整为泉·城申遗,则是更好地体现了这种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融合发展的互动过程。
这种互动过程,也正是在申遗过程中要着重阐释清楚的部分。陈耀华表示,济南要重点理清泉与城的相互关系。在申遗中,要把重点问题阐述清楚,一个是泉水形成的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等背景以及展示,另一个是城市形成发展与泉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阐释“泉水如何成为城市的灵魂”这一问题。
与此前泉水申遗时十大泉群的自然景观等范围相比,89个遗产要素包含的范围要更广,门类也更全。除泉水外,人工水道、人工湖泊、人工渠系、水闸、城墙遗址、公共泉水空间等,无一不是在展示着泉水给城市带来的变化。
“这座城本身就是老百姓住的地方,生活的地方,所以泉·城申遗与泉水申遗相比,跟市民的关系更加密切,市民的参与也会更全面更广泛。”杨波表示,市民到泉水浴场游个泳,在泉边戏水,都属于文化景观遗产的一部分,“可以说济南市的每一个人都已经融入到申遗当中了。”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刘雅菲
图: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