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我市发布《莱芜市十大旅游景区提升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未来3年,我市将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鲁中旅游新高地”为目标,以品质升级、增量扩面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产品定位为导向,遵循“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人性化、智慧化、生态化”原则,着眼当前景区在建设发展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整治与提升并重、培育与创建并举,实施六个行动,全面推进我市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量。

  根据《方案》,从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我市用3年时间以首批十大景区为主,全面对A级旅游景区、待评A级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巩固景区创建成果,有效增加旅游景区形象品位,增强景区吸引力,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景区服务质量。重点推动房干生态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香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雪野湖景区、棋山景区、南部山区、五福茶旅园、盈和源、冠世桃花源、雪野乐嬉谷、卧云铺景区等景区创建国家高A级旅游景区。全市新增A级景区20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达到5家。

  实施公共设施提升行动 建设设施完备的典范景区

  游客服务中心。重点解决游客中心位置不合理、规模偏小、功能不完善、关门谢客的问题。要求游客服务中心设置在主入口附近,丰富完善内部电脑触摸屏、休息设施、咨询服务设施、导游讲解公示等功能,在建设规范化的同时,突出建筑造型景观化,服务人性化,细节化。2018年前每个区至少建成一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所有A级景区都要有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要有咨询中心,免费提供旅游地图、产品信息等资料。

  停车场。重点解决景区非生态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停车场缺乏管理的问题。4A级景区停车场应建设为生态停车场,3A级及以下停车场应建设为硬化或黑化地面,鼓励建设生态停车场。停车场要有规范的停车场管理制度、标识标线和专人值守。实现所有A级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点均有停车场。

  交通标识。重点解决交通标识不规范、数量不足问题。继续加强与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门协调,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道按上限数量设置景区的交通标识牌,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

  旅游厕所。重点解决游客中心、停车场、游客集散区域缺乏A级旅游厕所、厕所建而不管、卫生脏乱差甚至个别景区存在旱厕等问题。A级景区所有厕所达到A级旅游厕所标准,推进第三卫生间设置。

  推进景区智慧旅游。重点解决景区闭路监控设施不完善,无语音导游,无独立网站或网站内容不丰富,电子商务未开展等问题。景区要开通网上预定和网上支付服务,4A级及以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集聚区要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等。景区基本建立信息化监测系统,重点监测景区内重要节点、游客集聚区域的游客流量,实时发布景区游客容量状况、交通状况和安全状况。

  实施景区综合功能提升行动 使景区成为服务配套的典范

  旅游住宿餐饮场所。支持旅游景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民(景)宿”设施,发展一批特色主题酒店;发展景区餐饮服务,利用当地农副土特产品,创新开发地方特色菜,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旅游购物场所。合理布局景区的旅游购物经营点,鼓励在出入口处建设有规模、上档次、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商业街,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诚信服务,提高旅游购物在景区营业收入中的比重。推进景区依据莱芜产业特色、资源特色,重点开发“三辣一麻一白”养生系列、“三黑一花”精品系列、农副产品有机系列、文石奇石赏玩系列、舌尖名吃美食系列、传统手艺怀旧系列等6大系列旅游商品,开发极富自身主题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旅游演艺等参与体验性项目。支持景区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不断创新推出参与性强、体验性好的景区游乐、研学等项目,提升景区吸引力。

  实施新业态培育行动 推动景区成为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培育壮大产业融合型景区。坚持“旅游+”“+旅游”,推动旅游景区发展与农业、文化、体育、教育、中医药产业发展相结合,扩外延提内涵,发挥旅游景区的溢出效应。打造1-2家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2处地质科普类旅游园区、5-10个齐鲁美丽田园、5-1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国家级休闲渔业公园建设,打造1-2处创意农业、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等新业态园区。

  大力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建设。依托旅游度假区、休闲区、旅游小镇建设平台,按照“全域旅游”要求,丰富旅游休闲度假配套服务功能。创建1-2个体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打造1-2处乡村旅游度假区,推动省、市级特色小镇按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或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成旅游小镇。

  实施景区体制机制改革行动 推动景区成为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的典范

  深入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对景区精准分类,率先搞好顶层设计,实现改革创新工作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通过管理经营机构+多业经营模式、管理机构+公司经营模式、整体转让管理经营权模式、委托管理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混合所有制模式6条路径推进改革创新。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景区,采取多业经营、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再改革、再创新;对管理体制僵化的景区,推进“三权分离”,盘活经营权,积极引进优质资本参与开发。

  深入推进景区经营机制创新。提高旅游景区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水平,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架构和内控制度,深化景区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以效益为导向、以岗定薪、同岗同酬、按业绩付酬”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景区品牌宣传营销提升行动 推动景区成为形象鲜明、品牌响亮的典范

  推进景区市场营销。加强客源市场的调研,提高旅游景区产品开发的有效性、针对性。研究细分客源市场,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采取更加灵活的营销策略,探索委托营销和代理营销的新办法,加强区域旅游营销合作。

  创新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树立旅游景区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景区信息服务,建设完善的景区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景区导游导览及企业诚信信息服务。推进景区的电子商务,加强与在线旅游交易平台的合作,建立景区在线分销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线下支撑设施,大力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提升景区市场营销的信息化水平。

  实施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推动景区成为服务标准、满意度高的典范

  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水平。重点解决景区制度不健全、档案不完整、执行不力和人员服装不统一、礼仪不规范甚至谩骂殴打游客的问题。景区要建立健全景区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记录,并按年度及时归档。加强旅游投诉管理,游客中心明显位置应当公布当地旅游部门投诉电话,配备有旅游投诉电话和游客意见簿,有专人处理投诉。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安保预案,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安全巡查。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加强对景区内部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场所、参与性娱乐项目等独立经营单位的管理。加强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控制,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做好提前预警、疏导分流。规范景区门票价格管理,落实对特殊人群的优惠政策。强化质量监管,落实“诚信菜单”制度。加强旅游统计,所有A级景区都要按国家旅游局要求,按季度填报接待情况;并根据省、市旅游部门要求填报黄金周、小长假等调查期接待情况。支持成立景区管理公司,推行旅游景区专业化管理,鼓励优势景区开展景区管理输出。

  美化旅游景区整体环境。全面开展景区内外环境“洁化、绿化、美化”提升改造。规范景区建筑物外立面提升改造,确保整体环境风格和谐相融。整治景区内电线乱设、建筑垃圾乱堆、农家摊位乱摆、广告牌杂乱的问题。重点解决景区完善和规范景区交通标识、景区介绍、安全警示等标识标牌系统。开展景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景区污水治理,确保水质清澈洁净。

  优化旅游景区服务品质。以游客满意为第一,强化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服务。加强游客咨询、投诉处理,规范景区质监机构,加大旅游景区综合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整治和查处骗客宰客、强买强卖等违规违章行为。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景区)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和优质服务景区评选等活动,促进服务水平提高。

  注重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做好景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强化管理者和员工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注重人才引进、培养,规范人员培训、教育。着力引进、培养旅游规划、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智慧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服务等专业人才。建设景区资源评价专家、景区评定检查员、景区职业经理人三支队伍。建立完善多层次的景区人力资源培训教育体系。强化景区管理服务、建设运营一线员工培训。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