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一社会最大关切,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记者在会上采访了三个来自农村基层的党代会代表,他们用各自的亲身感受,谈了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好处。有了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再加上持续完善的监管,到达市场上的自然就是让人放心的消费品。
“标准”有机化了的一斤韭菜卖到50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才能消除农药化肥这些不安全因素。”省党代会代表、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成说。他认为,要想种出绿色优质农产品,光靠农民单打独斗不行,得靠“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路子抱团发力,一来规模化采购可以降低农资成本;二来统一管理,易于推广标准化种植;三则有助于打造农产品的品牌,从而提高附加值。“要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让农民有钱挣,看到种得越好挣得越多,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王金成说,为什么有些农民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因为农产品附加值低,如果产量还上不去,农民就会赔本。
事实上,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优质农产品,这样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卖出高价。如果走绿色农业的路子,虽然不用化肥农药可能一开始产量不如先前,但按高标准种出的农作物附加值高,最后算下来,农民增收非常明显。“在上瓦泉村,一亩地如果种玉米、小麦,一年到头只能挣几百块。现在我们搞有机蔬菜,一斤有机韭菜卖50块钱,比普通韭菜高出十五倍。有机草莓也是普通草莓的5倍价格。一年下来,一个大棚能挣六七万。”
王金龙说,2009年,刚开始种有机蔬菜时,上瓦泉村一些农民传统观念没有转过弯来,怕产量低,价格还高,蔬菜瓜果卖不出去,没有市场,不愿加入合作社。8年的实践证明,绿色优质农产品只要打出品牌,不愁销路。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后,只需要根据标准好好种地,销售、技术培训和农资购买一系列琐事都不需自己操心。如今,合作社社员从一开始的35户变成了105户,还带动了其他村民提升种植水平。上瓦泉村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山村,以前是省级贫困村,2009年人均年收入两千元;如今通过走有机蔬菜种植的路子还发展了乡村旅游,2017年人均年入近两万元,“翻了十倍”。
除了抓种植环节,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管理、流通环节也不可忽视。王金龙提到,最理想的模式是直接从田间到餐桌。如今他们已实现二维码可追溯,包装箱上贴着农残化验单和二维码,“谁种的、哪块地种的,都可以查到。”
“希望政府再多出一些扶持绿色有机农业的政策,多一些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以奖代补;多一些宣传,让更多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处。另外,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让农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法的严肃性。”王金龙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廖雯颖)
“标准”套袋了的一斤苹果能多卖2元
“在穆李村,乡村旅游是发展的主业,而乡村旅游少不了的就是果品的采摘,这让我们更加重视果品的生产安全。”省党代会代表、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村支部书记李建林说,“因为保证果品的安全高质,才能吸引游客的前来,这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李建林说,早在近20年前,他上任村支书之初,就看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他说,村里历来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当时有些人还没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而且种植的标准也不一样。有的种出来的果子小,质量差,为了保证产量,有的还要喷洒农药。
李建林觉得,必须要重视果品的安全,才能让村里的苹果有销路。“大家不会满足于吃得上,而是在慢慢追求吃得好,吃得放心。”于是,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李建林在村里决定推广使用农家肥的种植技术,并且购买更加优质的种子,请果品技术人员到果园教授农民修剪、栽培的技术,通过技术和原材料,来保证果品的产量,从而替代有些农药的喷洒。
但当时也有一些果农观望。因为投入技术和优质的原材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不用农药了,产量也受到影响,他们对于产出的效益,心里还没有底。“以苹果套袋推广来说,取消农药喷洒后,使用苹果套袋是为了减少苹果的虫害,但当时的苹果套袋,一个需要9分钱,这对于很多果农是个非常大的投入成本。”
于是,李建林找到一些家庭情况较好的果农,率先实验果品套袋技术。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多数果农的苹果只卖3块钱一斤,而这些“先行者”种出来的苹果明显比普通的苹果个大,表面光滑,更重要的是安全无害,顾客拿起来就可以吃,在当时,就卖到了5块一斤,而且一下子就卖出去了。
这让其他果农们“红了眼”,进而跟随者“先行者”一起,进行了标准化生产,种植了无公害苹果。
到了2007年,全村的苹果在菏泽市已经“出了名”,穆李村借助苹果的优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目前,除了苹果,全村还发展起了黄金梨、西红柿、木瓜等无公害果品的种植和采摘。“果品的采摘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业,游客在采摘时经常会边摘边吃,所以必须要保证果品的安全,才能让游客放心。”
现在,穆李村乡村旅游产业越做越大,除了果品采摘,还增加了面塑文化、水上公园、农家乐等项目,2016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保证了果品安全后,李建林也在着力不断提高果品的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比如在果园安装了杀虫灯等。
“现在我们村的果农,都成了其他村的技术员,教给他们安全生产的标准,提高质量的技术标准。”他认为,保证果品的安全生产,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果农增加收益,看到了安全生产带来的好处,就能促使农民愿意为安全生产投入。“比如我们计划下一步推广大棚种植,发展绿色果品,在供给安全绿色的果品同时,拉长采摘的产业链,建立果品加工点,让果农持续增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玮)
申请养貂的“山东标准”
省党代会代表、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万红认为,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标准化至关重要。
十里社区是一个特种动物养殖的专业社区,主要养殖水貂、狐狸,水貂出栏量达到956万只。
“这些年来因为不是按照标准养殖,导致这个行业产生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了标准的重要性。”此次党代会上提到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山东标准”建设,孙万红认为,“山东标准”对农业而言同样重要。
他以水貂养殖为例说,一段时间以来,水貂质量上不去,因为水貂养殖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没有按照严格标准养殖,尤其在废弃物的排放,胴体处理等方面情况纷繁复杂,带来许多问题。
2013年和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后,制定了养殖水貂的企业标准。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无统一标准,而山东省的水貂养殖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诸城的养殖量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我们担负重任,亟需申请一个标准,通过行业自律、政府依法执政来执行”。
孙万红介绍,目前正在筹划申请山东省的地方标准,“回去以后争取最短的时间上报”,同时有关行业标准也已向农业部畜牧司上报,目前正在审核中。他认为,一旦按照标准养殖、种植,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其中自然包括农业产品的安全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