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5年来,国务院共批复了18个国家级新区。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5年来,国务院共批复了18个国家级新区。

  有了国家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就意味着有了改革先行先试的“特权”,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会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这些获批的国家级新区,GDP多呈快速增长趋势,甚至出现爆点,迅速带动提升所在地区的辐射影响力。

  受“东西狭长”带状城市结构的制约,济南城市发展空间并未真正展开,要想“推进实施省会战略”“强化省会辐射带动作用”,迫切需要“向北”突破,瞄准、实施“北跨”。尤其自去年济南提出“携河发展”理念、申报新区建设后,破题“东西带状发展”就有了优选答案。就在刚刚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支持济南新区申报国家级新区”被写入省级战略,新区筹建对于济南乃至全省来说意义重大。

  国家级新区为何如此有吸引力?新区建设为地区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浦东新区等地区有哪些可借鉴的先进经验?本报对此进行一一梳理。

  全球化视野 “站在地球仪边”找准定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

  为实施海洋战略而设置

  ■陕西西咸新区

  以探索城镇化道路为己任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规划瞄准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

  欲成为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湖南长沙湘江新区

  目标之一是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作为第一代建设者,担任过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任党工委书记的赵启正回忆说,当时他给浦东干部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站在地球仪边思考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浦东新区开发建设应该面向全世界。这一提法放在今天的新区建设上仍然适用。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以当时的经济实力,浦东新区跟“国际范儿”还丝毫沾不上边,但高起点定位的“野心”给新区国际化路径敲定了方向。如此一来,新区功能规划和形态规划就要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这也是众多国家级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无论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地处西南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目标定位上都十分“高大上”。

  有专家指出,在定位上,东部新区主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责任,而西部新区是创造新的增长极。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1994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该新区目标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此,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重点,该新区形成了“东航运、南重工、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格局。而在航运领域,天津航空产业可谓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飞机总装、研发、维修等全产业链,成为天津优势产业之一。

  贵州贵安新区2011年10月建立,并以贵阳、安顺两地名的第一个字而定名为贵安新区。当时就有人提出,贵安新区“贵”在生态环境、人文条件、后发优势,同时该新区又是南方数据中心核心区。为此,新区规划建设了32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国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富士康数据中心均已入驻。大数据产业如今已经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引擎。

  全面进步 医院学校“一个也不能少”

  新区开发建设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物”,还要聚“人”。

  当年上海浦东开发总结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区不只是项目开发、经济开发,而是社会开发,也就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开发初期,在社会财政还不“富裕”的时候,浦东新区就对医院、学校进行了较大投资。一些中学校长当时感触颇深:一年给的预算超过以前的10年。直至现在,这样的开发建设理念仍被延续下来。

  发展的目的是民生,改革的归宿是共享。在天津滨海新区,地方财政每年有超过80%的民生“红包”回报给当地居民。总投资300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京津优质民生资源和城市载体设施向滨海集聚,一批名学校、名医院、养老院及轨道交通设施投入使用或开工建设。

  在所有新区建设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交通网络的完善升级。以甘肃兰州新区为例,其不仅是兰州市的交通枢纽,更是贯穿兰州与其他省市区甚至其他国家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直通兰州中心城区,兰中城铁辐射了甘肃河西地区。而兰州新区航空条件更是十分便利,拥有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

  为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集聚,这些新区建设还十分注重细分定位、精心培育承载各种发展要素的功能平台。以两江新区的五大功能平台为例,这些平台包括,以重庆国博中心为代表的会展平台,以江北嘴CBD为代表的金融平台,以保税港区为代表的保税物流平台,以水土高新开发区为代表的信息平台,以鱼复工业开发区、龙兴工业开发区、水土高新开发区为代表的开发区平台。各平台定位各有侧重,但又共同服务于两江新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们相互协同成为两江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

  先行先试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成都天府新区

  围绕深化土地改革制度改革开展探索

  ■福建福州新区

  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坚实,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试验田”

  ■两江新区

  在国家战略层面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是有正式行政机构的副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全局,在金融、涉外、科技、社会管理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

  浦东新区依据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特点,重点抓市场与机构的集聚。设立了全国首个信托登记机构参与推动国家层面的信托登记试点办法。还探索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率先允许外资注册设立股权投资管理企业。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滨海新区建立了“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管理架构。率先在全国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在此基础上,又推行了“一个部门管市场”、“一张清单管边界”、“一份单卡管通关”等10个“一”改革措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专家认为,滨海新区以占天津19%、占京津冀1%的面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与坚持以项目带动、转型推动和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密不可分,更与大胆革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分不开。

  作为第10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被赋予承担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使命。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普新区与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签约,成立国际创新中心,去年国际大学创新联盟首批国内O2O孵化加速平台落户。与此同时,新区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纳入人才政策体系,重点打造了数十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了创新创业项目、科技中介服务、社会创新资源的有效集聚。

  手握“尚方宝剑”跑步前进

  国家级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新区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被鼓励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目前,国务院共批复了18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以及江西赣江新区。

  梳理发现,从1992年至2013年,一共批复了6个。2014年以来,批复速度加快,共有12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这些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数华东和西南地区最多。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有些新区甚至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同时,由于新区大都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增长潜力大,加上新区体制机制灵活,各方面效率相对会更高,它们中很多已经成为或是有望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大多数新区成立后,GDP呈快速增长趋势。比如,滨海新区1994年GDP总值仅112.4亿元,到2016年突破万亿元,是1994年的80多倍。金普新区2014年GDP是1703亿元,到2016年达到2296亿元,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状下,增速之快十分难得。

  规划建设新区,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说,这是当前仍有包括济南在内的多个城市正在排队申报的重要原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通过国家级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规模比较大的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和农村发展。

  “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内河

  近两年,关于“北跨”战略,济南人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新区建设了。对此,济南市态度明确:济南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要跨过黄河去,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这个北跨不是随便越过去,而是要通过‘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市内河。”

  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加速黄河北地区崛起,济南提出以黄河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依托实施“携河发展”的重大决策。目标是统筹黄河南北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带动城区北部加速崛起的战略平台,创建国家级新区,促进黄河以“城中河”功能定位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如果能够成功申报国家级新区,受益的不仅限于黄河两岸,更会从根本上拉开济南城市框架,彻底改变东西狭长的不利局面,带动提升济南区域影响力。

  目前,新区建设已经上升为省、市两级层面战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体发展为重点,努力争取设立济南新区,积极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近期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济南新区申报国家级新区。新区建设在政策推进方面进一步提速。与此同时,随着三座黄河大桥对济南牌照小客车和公交车免费开放,济南的北跨战略迈出了一大步,为济南新区的申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有分析认为,黄河以北虽然拥有充足的可供产业发展的空间,但是这一条黄河这些年来却迟迟“跨”不过去。“北跨”的不易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缺少产业的支撑。正如济南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说,“北跨”不仅仅是人的“北跨”,更多的是产业的“北跨”。有了产业的支撑,才能把人和好的项目都吸引过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从各个国家级新区申报及建设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新区从蓝图落到地上进而成为“发展增长极”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发扬“钉钉子精神”,济南才能借由新区建设真正迈入“黄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