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新发现了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苏式’公社医院,整个建筑群保存比较完好。这样的‘苏式’公社医院,在济南市应该是独一份!”2月7日,记者在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采访时,突然听到这样一则消息,随即赶往老建筑所在地——三德范村北村进行探访。结果,看到了这所老医院的“真容”,只不过,它现在已经成了一户村民的住宅。

  村民住宅原是老医院

  这个院落就在三德范北村村委会旁边,整个院落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呈典型的四合院结构,长和宽各30米左右。北屋有10间,青石筑基,青砖到顶,上覆红瓦,墙壁比一般房屋宽厚,房屋间隔墙为石头垒砌,墙上的窗户比较密集,呈细长条状,位置偏高,利于采光。

  “这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因为前苏联地区比较寒冷,房屋设计都考虑透光和保暖。”一同前去探访的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教授边看边介绍说,此建筑应该是中苏友好蜜月期建设的,那时,我国的许多公共建筑都参考借鉴了“苏式”建筑样式,现在来看,很有时代风貌,很有特点。

  和北屋相对的南屋,也有10间,建筑风格也和北屋基本一致,在外面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当年的大标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体虽然已经斑驳,但依稀可以分辨出来。

  再看看东西两侧,各有7间和6间房屋,这些房屋和南北房屋稍有差异,但基本保持着一致的风格。由于该处院落是现在的房主租用的,刚刚租用了四五年,对于房屋之前的历史,并不十分了解。

  老建筑曾为战备医院

  正在记者疑惑时,这座院落真正的主人郑兴茂闻讯赶来。“这处房子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花4万块钱买下来的,当时许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50元左右。”今年60岁的郑兴茂介绍说,他之所以当时要买这处院落,是因为那时他搞养殖,挣了点钱后,想扩大再生产,家里已经没有地方了。而这里当时被别人租用正好到期,他便从三德范联社买了下来。几年前,随着新农村建设,他在村里养蛋鸡已经不太合适,才搬了出去。

  对于房屋的历史,郑兴茂说,据他了解,这处院落的房屋始建于1958年,那时他还是一个满地爬的孩子。当时三德范还属于泰安地区管辖,来盖房子的都是泰安的建筑队,先建的北屋,其次建的是南屋,大约在1962年,然后又陆续建的西屋和东屋。

  建好北屋后,先是作为战备医院使用,大门朝南。后来建设了南屋,大门改为朝东,这里成为文祖公社卫生院。一直使用到大约1966年初,卫生院搬走了,这里变成了三德范联社的工业区。

  当时,院子了里设立了联社的电磨房、机械厂、油坊等,一直持续到大约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集体企业不景气才租给了个人使用,直到他本人整个买了下来。

  “像这样保存基本完好的乡镇级‘苏式’风格老医院,已经有近60年历史,在济南市应该是独一份!”姜波教授说,2015年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中,济南市共有9个,其中就包括三德范村。

  去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门将159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德范村也在其中,是济南历次入选的6家村落之一。

  下一步,希望有关单位结合“乡村记忆”工程和传统村落保护,把这处老建筑好好利用起来,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活日报记者 郭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