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君有个好朋友,职场上就像杜拉拉一样精明能干。但在生活中,每次到市场的食品区采购,她却总有些战战兢兢:不合格食品到底是不是像传说中那么多?要是买到不合格食品咋整?

  “杜拉拉”的朋友曾经严肃地给她普及过一些知识:吹弹可破的虾仁、鲜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汤,都是调出来的。这让她很为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捏了一把汗。

  党报君知道,像她一样有这种担心的人,或许不在少数。为此,前几天,党报君特意请教了省食药监局的专家。专家说,根据最近的权威抽查数据,大家大可不用那么担心——省食药监局2016年12月抽检了各类食品样品95808次,合格率达97.69%。

  “什么?还有2.31%不合格?那就是说,还有2216批次不合格!”杜拉拉还是有些着急。

  党报君完全理解“杜拉拉”的反应。一想到不合格食品,党报君脑子里也浮现出这些词儿:三聚氰胺和毒奶粉,苏丹红和炸鸡汉堡……那么山东12月查出的不合格产品,到底是些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党报君,最大的敌人就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不合格样品批次数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42.73%。这一敌人,多隐藏在蔬菜制品、酱腌制品、豆腐等食品中。比如,在野山椒、老虎菜、芝麻辣丝、豆腐等产品,容易检出苯甲酸、山梨酸超标。而商贩企业为了延长保质期,往往过量加入食品添加剂。12月的抽检中,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食品就占了近一半。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食品添加剂可分为酸度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等23大类,共包含有2000多种,添加剂合法使用是安全的,但违法使用,超量、超范围使用就有可能带来危险。

  除了这个最大的敌人,还有几样问题要擦亮眼睛。一个是农药残留超标,这在不合格样品批次中占12.86%;其次是品质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12.72%;此外,还有金属等元素污染物、其他微生物等。

  不过好消息是,针对以上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化解风险,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加大跟踪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来源: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