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后的土地连片经营流转后的土地连片经营

  齐鲁网12月27日讯(山东台 李化成 王晶 张昌兴 济宁台 梁凤祥 枣庄台 侯晓文 菏泽台 刘长虹)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土地“三权分置”是今年农业领域一项重要变革。经营权与承包权分离,土地将“转”得更快,这为农业内部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契机,也吸引了嗅觉敏锐的工商资本。那么,工商资本进入土地流转的情况怎样,又有哪些利弊?

  工商资本抢滩登陆 农业发展释放“土地红利”

  济宁菱花集团是山东最早进入土地流转领域的企业之一,眼下,企业流转土地已经达到了15万亩。

  在公司董事长江保安眼里,流转15万亩做他们的原料基地,可以跟企业的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业的废料变成农业的原料和材料,而农业生产的粮食则成为企业加工产品的原料。

  企业的介入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模式。在企业的汶上农场,原来属于农户耕种的人均一亩三分地,现在集中连片经营。规模化降低成本,集约化提高效益,产品进超市,每亩地收入至少增加15%。

  菱花集团汶上农场场长崔光辉告诉记者,农场种的是优质小麦,市场价1.25元。通过农资、种子、肥料、农业设备服务这一块儿上,每亩可以比农户他们降低120块钱左右,从整体上一亩地多挣200块钱。

  工商资本进入,不仅效益提升,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渗透进来。因为一家陕西企业的到来,菏泽牡丹种植多年来首次实现机械化。在单县龙王庙镇毛楼村,几台大型机械正忙着移栽牡丹,这些机械属于陕西中皇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董汝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一般两个人可以一天种植一亩地,人力的费用特别大,而现在,一台机械一天就可以种四五十亩地,三台机械一天一百多亩地,种植效率大大提高。

  农业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570万亩,比2015年增加1个百分点;60%以上流向包括工商资本在内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军介绍,“三权分置”改革为土地流转和土地的相对集中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也为工商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有利时机,工商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农业领域。

  投资农业有风险 工商资本应做好充分准备

  资本逐利而来,却不一定满载而归。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进入农业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时,并不是所有的工商资本都做好了准备。

  济宁邹城市上九山民俗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原先从事房地产开发,这两年他们把资金注入了上九山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把山下村民们的地也一起流转了过来。第一年种下来,麦子产量还不到农民的四分之一。

  总经理黄明利说,第一年他们经验不足,再加上水利条件、浇灌不是很到位,亩产只有300余斤,加上人员工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一年一亩地的收成还远远不够固定成本的投入。

  同样的教训也发生在枣庄市山亭区,因为去年一场大雪,原先许多工商资本投资的葡萄园,葡萄树今年基本上都刨掉了。眼下,许多葡萄园里都空着。

  在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看来,一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时对农业这个领域并不熟悉,另外还有一些高度的浪漫主义者,觉着农业很好玩,到农业去找一个“田园风光”,对农业的艰巨性、风险性都认识不足。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资金和技术,工商资本想要在农业领域立足,还要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只有提前考察市场,选准种植的作物,才能避免卖难问题。

  工商资本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借力”还需防风险

  逐利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自身也获得较大利益。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工商资本的趋利性特征,一旦经营不善撤资走人,农民利益就要受到损害。

枣庄薛城区的一个曾经的葡萄种植园,如今空无一人,长满荒草。枣庄薛城区的一个曾经的葡萄种植园,如今空无一人,长满荒草。

  在枣庄市常庄镇,农业经管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帮村民寻找土地的下家。年初,一家公司流转这片土地种葡萄,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如今地里长满荒草。经管站站长张玉川介绍,年初时候,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是比较活跃的。凡是手中有一些钱的资本户,都愿意往农业上去投入。进来之后,却发现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的情况有很大差距,因为农业投入是持续的,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化肥、人工以及农业设施,每年都要追加,投入跟不上,资金链就会断。

  工商资本的资金需求如何满足呢?针对这个问题,“三权分置”意见明确提出,新型经营主体可以用经营权抵押贷款,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工商企业单纯依靠经营权抵押,并不能顺利贷款。

  枣庄市南沙河镇农业经管服务站站长王次登给记者解释说,“银行对这一块不大认可,他认为你流转老百姓的土地。所有权是村集体的。承包权是农户的。你只是有经营权。但是你不付承包金,你经营权是没有的。一旦无法按时还款,银行那个意思我不可能去种地。我种地产生多少效益,我也不可预知。”

  为破解这一难题,枣庄市由政府出资一亿元成立担保公司,帮助工商资本以及其它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贷款。辛翔鹏是这家名为“枣庄市金土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的负责人,他介绍,根据工商资本自筹资本的投资比例,担保可以放大十倍。对于大规模的合作社,最大的担保额度可以达到1000万。

  辛翔鹏说,一般的担保贷款,企业的抵押物变现能力很强,而农业如果靠经营权去抵押,变现能力就很差,这也是很多银行和商业担保公司不愿介入的主要原因。对此,枣庄市通过继续的支持续贷,让工商资本恢复生产。因为农业是一个投资见效很慢的行业,这样通过拉长时间来实现它的收支平衡。

  工商资本是农业领域的“大老虎” 警惕“非粮化”“非农化”

  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底,在全国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4600万亩,比2015年底增加了7.7%。目前包括工商资本在内的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已经达到了270万家。

  记者在枣庄、济宁、菏泽等地调查时发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有大部分从事的不是粮食生产,而是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对此,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现象,因为土地租金较高,现在粮食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但价格越来越低,所以说工商资本到了农村,要从事一些高效的作物、高效的产业。对此,要警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非粮化”“非农化”的风险,这样不利于农业长期健康发展,也可能威胁粮食安全。

  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军介绍, 为了规范工商资本“务农”,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关于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意见》等10余个指导性文件,做出一系列规定:如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等,为工商资本戴上“紧箍咒”。如,工商资本一次性流转原则上不超过一万亩,五千亩以上的,要报省里备案,三千亩以上的,要报市里备案,一千亩以上的要报县备案。

  刘同理认为,工商资本下乡,政府要规范引导,因为这是个老虎,要放在笼子里,不能伤人,不能与民争利,不能破坏农村的经济秩序。

  此外,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于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程度和农业结构等密切相关,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更不能搞大跃进式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首先要关心的是这个度怎么把握。什么样才叫适度,就是要跟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非农化的程度相适应,跟农业机械化水平要相适应,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相适应。如果超出发展阶段,盲目去追求扩大经营规模,就会带来农民的就业问题,就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