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生(右)展示他家珍藏的圣旨盒。刘宝生(右)展示他家珍藏的圣旨盒。

  是祖上受封时装圣旨的盒子,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奎文区中和园小区的刘宝生老人家,珍藏着一个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的“雕龙圣旨盒”,距今已有493年历史。经专家鉴定,此圣旨盒为真品。当年朝廷给潍县东关后门街刘氏始祖刘德全下圣旨,敕封其为“武一品骠骑大将军”,此盒即为装圣旨的盒子。刘宝生是刘德全的后代,圣旨盒就是他们家一辈辈传下来的。“里面的圣旨在文革时被人拿走了,这个圣旨盒一直被封在墙里,才没被拿走。”12月19日,刘宝生说。

  明嘉靖皇帝所赐

  当天,记者来到刘宝生家,看到了那个精致的祖传圣旨盒。盒子中间刻有一个大印,上写有“奉天敕命”四个大字;大印两边雕有两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大印上方有很多云彩图案,还有一颗蓝色珠子,两条金龙下方是滚滚波浪……经测量,这个圣旨盒长49厘米、高39厘米、宽18厘米,非常沉。经专家分析,这个圣旨盒的浮雕是用浇铸与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制成,材质是楠木。

  刘宝生说,明嘉靖二年,嘉靖皇帝敕封刘氏始祖刘德全为“武一品骠骑大将军”时,颁下圣旨,这个盒子就是装那道圣旨的盒子。他给记者看了他的家谱,上面记载,“刘德全原籍湖南长沙,汉高祖刘邦之后裔……始祖刘德全奉旨山东平寇至潍,皇赐官舍,唯之后门刘氏之故居。吾祖刘德全可谓德才兼备、文武全才。皇封将帅、官至一品、太子太保,入祭贤良祠”。家谱上还详细记录着那份圣旨上的内容。

  记者在《潍县志稿》第十二卷中看到一份记载:“一始祖德全,明正德六年(1511年)由湖南长沙县迁潍县”,同时记载了迁徙的过程。刘宝生的家谱记载和《潍县志稿》中关于刘德全的记载一致。

  我市文史作家于家干说,近段时间,经他与我市不少文史专家鉴定,在明嘉靖二年皇帝颁布圣旨,敕封刘德全为“一品骠骑大将军”。经核实,这段历史与《潍县志稿》上的记载一致,此圣旨盒确为明代圣旨盒。

  密封墙内才存下

  今年68岁的刘宝生说,他出生在老潍县南园街,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出生在这里。1991年前后,家里的老宅被拆除,建成了居民楼,中和园小区就在他家老宅的旧址上。他一直知道家里有道明代皇帝颁发给始祖刘德全的圣旨和珍藏着圣旨盒的事。他听父亲说过,1937年,担心被劫,家人便将圣旨盒封在了他们家供祖先牌位的“神主楼子”墙里面,用猪血涂在牛皮纸上,晒干后裹起来密封。但因为怕圣旨放进墙里会受潮损坏,所以那道圣旨就一直珍藏在箱子里,圣旨上的内容早就记在了他们的家谱上。不幸的是,文革时期,那道圣旨被人拿走了。直到1980年前后,刘宝生才从家里“神主楼子”的墙内扒出了那个圣旨盒,还好圣旨盒完好无损。这些年来,他就一直将它珍藏着。

  刘宝生说,他要把圣旨上的内容一辈辈传下去,这是他们祖先的荣耀,见证了他们刘氏家族的光荣历史和曾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是他们后辈的自豪。

  专家鉴定为真品

  于家干说,刘宝生老人家珍藏的这个圣旨盒能被世人所知,实属偶然。今年,潍城区政协文史委要编纂《潍县名门望族史料》一书,于家干分管编写刘氏一族。在调查中,他发现老潍县后门街刘氏一族有非凡的历史,便专程到后门街刘宝生老人家中采访。当时老人拿出《刘氏家谱》,上面记载着其始祖刘德全在明嘉靖二年被皇帝颁布圣旨敕封为“武一品骠骑大将军”,那道圣旨虽然已遗失,但老人拿出了“奉天敕命雕龙圣旨盒”给他看,让他非常惊讶。为了确定此圣旨盒的真伪,他专门邀请了不少专家进行鉴定,确为真品,且为我市第一次发现明代圣旨盒。

  于家干说,经他查询《刘氏族谱》,清末状元曹鸿勋为始祖刘德全诞辰四百六十载所撰书贺联曰:“皇恩有秩光先世祖德无疆裕后昆”,该墨迹尚存。刘氏一族由江南水乡落户齐鲁平原,由簪笏之胄演变为布衣庶民,浩浩荡荡,近五百载。后门街刘氏一族现在遍布潍坊各县市区、我国诸多城市及世界各地。

  据了解,潍县历史上名人辈出,但被敕封为“武一品骠骑大将军”的只有潍县东关后门街刘氏始祖刘德全一人,刘氏一族为弘扬发展潍县文化遗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于家干说,如今,在国内现存的明代圣旨盒并不多见,潍坊老城区出现的这一圣旨盒,实为一大幸事,也为文化古城灿烂的历史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潍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