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介登记房屋信息、用微信随便扫一扫……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有可能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甚至这些信息还会成为别有用心之人赚钱的“筹码”。

  近日,槐荫警方破获一起涉及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这个团伙通过黑客盗取、中介转卖形成了一个全链条的盗销网络。300多万条个人信息被非法出售。此案也是近年来济南侦破的最大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

  [藏在写字间的秘密]小额贷款公司频繁扰民,信息何来?

  今年6月初,槐荫公安分局网警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昵称为“小崔”的QQ号在四处销售公民的个人信息。而这个QQ号的主人,就在槐荫辖区一间写字楼内办公,是一家小额信贷公司的员工。

  随后,专案组民警对该QQ号进行调查,于6月14日、16日分别抓获犯罪嫌疑人崔某、段某,现场缴获作案笔记本电脑一台、手机两部、U盘若干。在他们的笔记本电脑硬盘里警方有了惊人发现——这竟然是一个涉及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法买卖、交流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网络,里面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210多万条。

  [顺藤摸瓜牵出上线]销售个人信息不到一年,获利五万!

  然而至此,该案才刚刚拉开帷幕。警方发现,两人只是倒卖信息的下线,其从上线那里买到个人信息,使用完毕后再进行转手交易。随后,警方在历城辖区确定了崔某、段某的两名固定上线:李某、刘某。他们一人负责网络聊天确定交易内容,另一人负责送货收款。

  槐荫公安分局民警于7月5日、7日将两人抓获,现场缴获已打印出的公民个人隐私信息368张10550条,以及电脑中存储的个人信息100多万条。犯罪嫌疑人刘某如实供述,其自2015年11月以来,通过非法销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余元。民警继续顺线侦查,发现刘某也有上线——宁波籍黑客吴某,其通过黑客手段非法获取了全国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

  [黑客入侵公司电脑]从为了炫技到谋取利益,最终被捕!

  8月1日,民警赶赴宁波摸清嫌疑人吴某的活动规律后,于8月4日将吴某抓获。经审查,吴某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5日晚,民警将吴某顺利押解回济。

  据调查,吴某年纪不大、学历也不高,他从事黑客最初只是为了炫耀技能。但随着对数据的了解,他意外发现可通过入侵电脑来获得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还能够为其牟利。近几年来,吴某靠着倒卖公民的个人信息,每年都能赚五六万元。目前,本案抓获的6名嫌疑人有3人被逮捕、3人取保候审。整个涉案金额达10多万元。

  ■宁波黑客吴某通过远程操控,在全国寻找有信息漏洞的公司或企业电脑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吴某在相关的QQ群、微信群发布信息寻找买家。

  ■在售卖前还提供体验版,买家可先拨打吴某提供的手机号码验证信息是否准确。

  ■济南的刘某、李某从吴某处购买了公民信息后再倒卖给下线“小崔”。

  ■“小崔”通过QQ或手机联系市民推销公司的小额贷款。

  ■随后将使用完的信息再转手进行倒卖。

  [背后的那些事]

  售卖时推体验版 信息越新鲜价越高

  在搜集信息时,吴某利用黑客技术远程入侵一些公司的电脑网络,在获得最新的个人信息后便在一些QQ群、微信群里叫卖。民警了解到,在叫卖时其还会推出一些体验版,让购买者确信这是最新获取的信息。

  除了吴某,这个团伙中大多数是各类中介,他们高价收购公民信息大多用于推销。为了收回一部分成本,把信息交换倒卖已经成了他们行业的潜规则。民警告诉记者:“看这个信息的新鲜程度,比如说当月的信息可能几千块钱能买10万条左右。如果过了一年,这个信息就便宜了,几百块钱就能买到。”

  [市民要注意了]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微信成了重灾区

  警方通过梳理发现,除了黑客盗取、中介转卖外,个人信息泄露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由于居民个人的原因。

  目前,微信是泄露个人信息最严重的渠道。有的微信小游戏,提示输入姓名、生日、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测试,分享到朋友圈才能查看答案,这样一来,别有用心的人就可以轻松掌握市民的详细信息。再通过浏览当事人的朋友圈中的照片和文字,就能获取对方的职业、家庭成员、所居住的小区等信息。

  民警还提醒相关从业人员,违反国家相关规定,销售、提供、窃取或者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都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会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希望相关从业人员不要因谋取个人利益铤而走险。个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而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解析 这些电信诈骗套路要小心

  案例一:轻信网络分期购

  54名大学生被骗

  今年3月,在长清上大学的小黄见到俩男子在校园内宣传网上分期购手机赚钱的工作,只要提供身份信息在网上分期付款买手机,就能得到每单500元的好处费,而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经不住诱惑的小黄当场就把身份信息给了俩男子。令他没想到的是,刚刚过了3个月就接到7个分期平台的催款电话,贷款逾期未还金额高达5万余元。与小黄有一样遭遇的还有其他54名大学生。原来,俩男子在济南多所高校内承诺学生“只需提供身份信息在分期网站上购买手机,由二人负责还款,便可轻松赚得每单500-1000元的好处费”。

  俩男子给54名大学生分别在爱学贷、分期乐、人人分期、优分期等7个分期平台网站注册信息办理分期购买手机的贷款业务,总贷款金额1185820元。他们将购买的手机转手卖出后将所得钱款分成。

  案例二:兼职网络刷信誉

  大学生被骗万元

  在长清大学科技园上学的小张在留校复习考研期间想做点兼职。她在一个兼职贴吧里看到了一则网络兼职刷信誉的广告,求职心切的小张按照对方提供的QQ号码主动加了对方为好友。

  小张向对方说明了兼职的意向,对方表示需要小张先下订单并支付费用,刷单成功后会将本金和佣金一并还给她,同时给小张发来了一个链接。第一单完成后,小张得到了5元的佣金。尝到甜头的小张继续刷单,按照对方派发的任务,先后完成3单共计12000余元的任务。在小张喜滋滋等待对方返还本金和佣金时,对方却突然下线了。意识到被骗的小张欲哭无泪,懊恼不已。案例解析这些防骗的秘笈收好不谢

  记者通过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大学路派出所了解到,较为常见的网络电信诈骗方式主要分为五大类:兼职刷信誉、QQ好友借钱、网购退款、冒充公检法以涉案为幌子诈骗、冒充港澳台同胞或留学生诈骗。

  面对各种诈骗形式,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民警表示,预防电信诈骗,首先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任何信息,必要时查询信息真假,对于有些来历不明信息提示的联系电话也不要拨打,“也不要泄露电话号码和其他个人信息,切记不要贪小利而受虚假信息的诱惑。遇到各种借口让你汇款的信息,要理清思路,多方查证其真实性,情况不明的坚决不予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