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大城市落户条件中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要求不得超过5年,中等城市不得超过3年。
落户超特大城市
年轻人可优先去郊区
在目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尖锐的“两难”问题:即中小城市落户容易,但由于就业机会少、公共资源不足,所以缺乏足够吸引力,人们不愿意去。而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资源好,吸引力很大,但外来务工人员要落户却很难。所以大城市落户限制能否放宽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目前全国有北上广深4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了1000万。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南京、沈阳这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为特大城市。这10个属于“超大+特大”范畴的城市,除直辖市外,包含华中、西南、华东、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人口密集流入的地区。
对这些超大城市,方案提出,要区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也就是说,未来如果要落户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可以选择到临港、崇明这样的远郊区,这些地方的房价要比主城区低不少,外来青年不妨重点考虑。
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实施不同政策,其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目前大城市中心密度极高,交通拥堵、雾霾等大城市病十分严重。放宽郊区落户政策可以引导人们往周边的郊区去,从而有利于周围卫星城的发展,实现大城市与卫星城的合理分工协作,促进大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对此,有分析认为超特大城市在接纳年轻人落户的同时,也应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具体就是提高郊区的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将郊区户籍和主城区户籍背后所蕴含的福利等同,并疏通两地之间的流通渠道。例如鼓励名校、名院去郊区设分点,打消人们“入户不入城”的疑虑。
深圳早已放宽限制
二线城市潜力巨大
此外,方案提出,户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指标控制,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也意味着,像深圳户籍比重偏低的超大城市,未来的落户将大大放松。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深圳的户籍人口仅300多万,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倒挂。
实际上,深圳在放宽落户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今年8月,深圳市市政府正式印发多个文件,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比例及结构优化。
例如自2016年9月1日起,外地人户籍迁入深圳将划分为人才引进迁户、纳税迁户、政策性迁户和居住社保迁户四个类别。人才引进迁户由原有的积分制转为核准制执行,也就是明确达到入户条件,便可直接申请入户,且不设指标数量限制;政策性迁户和居住社保迁户则按审批制执行,开辟新的积分制入户通道。
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将纯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大专,技术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中专+中级职称,技能型人才入户条件放宽至紧缺急需工种高级工,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申请,不设指标数量限制,多多益善。在投靠类迁户政策方面,入户条件同样有了适度的放宽。这一政策的出台也被外界称之为史上最松的落户政策。
而在超大城市之后,普通的大城市入户也大大放松了。方案提出,调整完善大中城市落户政策。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大城市落户条件中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年限要求不得超过5年,中等城市不得超过3年。
也就是说,未来在这些城市的外地人只要符合参加城镇社保的年限,不用买房子、投资纳税也有机会落户厦门、合肥、济南、青岛等二线大中城市了。
其实,相比于超特大城市,二线大中城市人口还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例如安徽人口已经超过了6000万,但其省会合肥的市域人口只有780万左右,城区人口也只有两三百万人,潜力非常大。“中国一个省区的幅员和人口就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所以如果拥有一个500万-1000万人口的省会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