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提前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今后五年,将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大力加强乡风民风建设,推动“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移山易、易俗难。省文明办今年6月组织的实地暗访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婚丧嫁娶花费大、程序繁、仪式俗。一些地方生子、当兵、入学、乔迁、祝寿等等,都要操办一番;更有甚者,结婚彩礼要“万紫千红一片绿”(1万张伍元钞票称为“万紫”,1千张百元钞票称为“千红”,一大摞50元的钞票称为“一片绿”),要“一动不动”(“一动”是指汽车,“不动”是指房子)等。对这些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但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打破局面。

  红白理事会是村民办理婚丧事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摒弃婚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省文明办的实地暗访来看,红白理事会的群众知晓率还不高,电话调查群众知晓率只有47%。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移风易俗,刹住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之风,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消除各种不良现象和低俗风气,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

  因此,我省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抓手聚焦在“婚丧嫁娶”上。移风易俗工作的整体安排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为主题,加强四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发挥县乡主体作用,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坚持重在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养成、重在群众自觉,利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展开,山东省日前召开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等20个部门参加的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发布《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在莱芜市召开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现场推进会,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到今年年底,全省所有村(居)要普遍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普遍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在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对移风易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到2017年年底,全省农村红白理事会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婚丧嫁娶新风尚基本形成。到2020年,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得到彻底根治,移风易俗成为农民行动自觉,群众对移风易俗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文明、和睦、互助”成为乡村精神标识,乡风民风真正美起来。

  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根据《方案》,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和直系亲属的婚丧行为,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或单位报告。

  下一步,山东省将推进丧葬活动专项治理。依法治理违规土葬、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整治殡葬用品市场,全面取缔棺木、封建迷信用品、大型墓碑生产销售行为等。

  要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到2016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建设一处城镇公益性公墓(包含公益性骨灰堂等各类骨灰存放设施),鼓励扶持农村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推进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对原有的散葬坟墓引导迁入城乡公益性公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免费迁移、提供骨灰安葬墓位或骨灰存放格位。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公墓要在墓区核心位置设立公益安葬区,免费为居民提供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服务。

  丧葬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只是治标,治本之策还在于加强农村四德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孝悌和睦家风。我省将推动厚养薄葬,注重设施建设。支持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农村幸福院,省以上财政对每个院给予6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为强化督查考核,山东省把移风易俗工作情况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评选活动重要指标内容。今年8月督导组将对红白理事会建设、村规民约修订、殡葬市场整治等进行专项督查,年底委托第三方对移风易俗进行抽查暗访和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