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财政收入如何,钱都花在哪了?

  7月19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山东省2015年财政决算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透过报告,可以清楚地找到答案。

  民生支出占比达78.1%,“三公”经费下降14.3%

  去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29.33亿元,按相同口径计算,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以行政管理经费为主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仅增长1.8%,比支出平均增幅低13.2个百分点;全省“三公”经费下降14.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6440亿元,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8.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前11个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93.4%,是多年来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转资金规模,分别比上年下降27.6%、43.3%和61.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结转资金占支出的比重为3.9%,比财政部确定的9%控制目标低5.1个百分点,结转两年以上资金按规定全部收回财政统筹安排。

  落实发展资金2546亿元

  报告显示,去年,全省财政共落实各类发展资金254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去年6月份,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20条财政政策,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关键环节,通过财银、财企、财社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拉动社会投资3000多亿元。

  认真落实营改增试点及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并将省级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24项压减到12项,合计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2100多亿元。落实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1835.2亿元,比上年增加255.88亿元。

  财政投融资管理成效明显。积极争取政府债券额度,在全国率先完成债券发行任务。省财政出资40.5亿元,发起设立19只政府引导基金,批准参股51只子基金,初步形成具有不同政策导向和投资偏好的基金群。分四批向社会推介了300个PPP项目,将743个PPP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概算总投资7200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相关支出分年列入预算方式,争取国开行、农发行分别给予我省授信额度3000亿元。

  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62.4%

  我省初步建立起“1+20”的财税改革制度体系。省、市、县(市、区)实现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全覆盖,政府采购信息实现采购需求、采购文件、采购预算、采购结果、采购合同、履约验收“六公开”。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10项政府性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按1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99项压减到71项,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市、区)达到56个。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62.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去年全省政府采购额达到1415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51亿元。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省级对253个经费拨款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县乡在全国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核中分列第1名和第5名。

  个别单位仍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现象

  报告认为,从财政决算和审计情况看,2015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良好,但从总体上看,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改革中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主要表现在:有关方面对新预算法的认识不够到位,传统工作方式、惯性思维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不相吻合。受现行投资和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细化程度不到位,由此造成执行中有些科目之间增减变化较大,预算约束力不够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起步时间不长,绩效目标管理覆盖不够全面,绩效评价方法需要深入研究探索。预算单位的基础管理有待加强,内控机制不完善,资产管理不严、会计核算不实、支出效率不高、银行账户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执行国家规定及财经纪律不够严肃,个别单位仍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现象,挤占挪用、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因置换债券与项目衔接不够造成部分资金闲置,个别地区出现违规集资和变相举债问题,隐性政府债务风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