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堵、下雨堵,上班堵、下班还是堵,有人问,这是首都么?不,这里是“首堵”济南。今天周一,爆三样(ID:sdbaosanyang)的样哥再次堵在了济南著名的舜耕路上,不到10公里的路程,样哥开车挪了2个小时才到单位。收音机里,不停地播报着“旅游路已沦陷、经十路燕山立交已成停车场……”在之前,样哥也会跟许多人一样边骂娘,边打热线投诉拥堵,但在今天,7.18,当样哥得知当前的修路堵车是为了避免9年前的同一天的悲剧时,堵车突然变得不那么惹人烦了。毕竟,堵车再烦也比不上人命关天。

  文 | 阳少侠

  20余条路同时修,路上堵两三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

  9年前的今天,济南曾经遭遇暴雨黑色3小时,使济南中心城区几成泽国,至少34人因此丧生。9年后的今天,济南与全国其它看海的城市一样,正试图通过“海绵工程”,走出城市内涝的困境。

  7月18日上午,样哥的一位同事早上8点就被堵在了舜耕路上,之后他走街串巷,好不容易绕到了旅游路,面前一动也不动的车队,让他感到绝望。从家到单位,不到6公里的路程,他开车在路上挪了两个小时。

  同样,在施工中的经十一路上,发生的这一幕让样哥直挠头——经十一路中间已挖开深沟,双向仅留3米左右的通道。一辆白色小汽车由东向西正常行驶,却被逆向行驶的一大波电瓶车“顶”了回来。无奈之下,小汽车只能往后倒,却又被后面的电瓶车“顶”住,现场乱作一团谁也走不了。据施工人员介绍,这条路是经十一路海绵道路改造工程第二阶段(历山路至千佛山西路段),7月15日刚刚开工。挖开范围大,是因为工程包括海绵工程建设,雨污水、燃气、热力、交通、弱电等管线敷设及道路翻建多项内容。施工期间,施工区域内快车道及北侧慢行系统全封闭,保留南侧慢行系统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驻区车辆只能由西向东单行,其他车辆要绕行,要不很容易再次“顶牛”。

  样哥粗略统计发现,目前济南市区正在施工的路段有20多条。除经十一路、马鞍山路、旅游路等海绵城市施工修路外,二环东高架南延工程、顺河高架南延施工和二环西高架南延工程也在同步进行。

  解堵要等明年底,堵车和“看海”总得二选一

  样哥注意到,目前济南的在修道路,大多涉及海绵城市改造。作为全国的海绵城市试点,济南今年在试点区域内有11条海绵道路需要建设。对于市民“济南史上最长修路季”的吐槽,济南市市政公用局日前表示,海绵道路建设虽然会造成短时间内的交通拥堵,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可以缓解雨涝、管线危险等问题。

  何为海绵城市?样哥查阅相关报道发现,所谓“海绵工程”就是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就地解决水患,而非把水转移到他处。这对于南北高差超过100米,城市化进程中大部分城区被水泥硬化的济南来说,尤为关键。减少了地面雨水径流后,无论城市北部的积水压力,还是道路行洪的危险,都会降低。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治水新思路,目前不光济南,全国已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