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记者从泰山考古研究所书记温兆金处得知,长清灵岩寺东侧的山崖峭壁上有一处未知年代摩崖造像,随后便约请济南著名民间考古爱好者黄鹏等人,一起驱车赶往灵岩寺实地探访,确认了造像的存在。经佛教造像研究专家鉴定,这一造像应该是唐代中晚期作品,不知因何躲过了历次文物普查而一直不为人所知。
深藏于峭壁之上
上午9点,记者和黄鹏等同伴来到灵岩寺,与匆匆从泰安赶来的温兆金先生会合。从灵岩寺院落大门进入,穿过院落往东走,在温先生的引领下往东南部山头攀爬,一路穿山过岗。大约一个小时后,终于爬到一个山头的顶部,又沿一条巡山小路走了十几分钟,一处南北走向约200多米的悬崖峭壁就呈现在眼前。在悬崖一人多高的地方,有一个进深约30厘米的佛龛,而温先生所说的造像就在其中,属于典型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造像,但造像身躯和头部都已经损毁不见了踪影,只有造像的底部和背光轮廓还比较完整。从悬崖峭壁的另一侧往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脚下灵岩寺始建于唐代的辟支塔。
“造像是我当年巡山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山路不好爬,我只在远处看了看。”温先生解释说,他以前在泰山林场灵岩林区工作,他们林区管辖的范围紧挨着灵岩寺,因此他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灵岩寺。当时,他对发现造像的事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搞文物工作了,才突然想起这处造像。
或为唐代中晚期作品
“造像虽然不完整了,但造型很具唐代风格。”常年在野外考察文物的黄鹏说,他来灵岩寺考察野外文物多次,也爬到过附近山上多次,但从没有见过这处造像。查相关历史资料,也没有这处造像的记载,确实是个新发现。
黄鹏分析说,山崖下就是长清区的东野老村和武家庄,造像就处于在东野老村去武家庄的山间小径旁,估计是当地村民开凿的,方便行路过程中供养膜拜。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佛教造像研究专家王晶曾在灵岩寺工作16年,对灵岩寺的文物状况比较熟悉,但也没有听说过这处造像。仔细查看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后,王晶认定:“从整体轮廓和背光看,应该是唐代中晚期的作品。”
王晶解释说,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隋唐时期就有这种搭配方式了。从造像的规模和雕刻技法上看,雕像体量较小,雕刻线条相对也比较粗糙,应该不是灵岩寺院方组织雕刻的,很可能是佛教信徒的个人行为,也就是说可能是某个人或某个家庭出资建造的。这说明,那时,灵岩寺在佛教界已经很出名了,信徒不但慕名前来拜祭,还在山上建造了造像。虽然造像已经遭到损坏,但对研究灵岩寺佛教传承的历史沿革很有参考价值。(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