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他清过的舱,效率提高七八倍

  在前港矿石卸船作业中,一条20万吨的大矿船,卸船机抓斗只能抓取舱口中央区域的矿石,整条船大约会剩余七八万吨矿石。这时就需要用装载机推扒至中央区域,靠人力用铁锨、扫把清理。

  刚开始清舱作业时,郭凯由于经验少、胆子小,往往在舱壁、舱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层货。每次看到负责清舱的师傅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他就觉得格外内疚。

  为了练好技术,他每天操作方向、油门、挡位上万次,练到手、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上班练不完,下班回到家就拿着筷子不停地比划,那阵子简直着魔了。”郭凯的妻子赵国花说。不到半年时间,郭凯的技术就有了质的提升,凡是他清过的舱,可以减少人工清舱量上千吨,相当于30名职工一天的工作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八倍。

  2007年9月,山东省港航系统举行全系统装载机比赛,入港才两年的郭凯被选中了。他作为最年轻的农民工选手,以优异成绩获得全省一等奖。

  “工匠”十年磨一剑,每年节约两千万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凯在电视上看到了青岛港招工的消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青岛港。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设备操作师,郭凯用了十年的时间,在他身上体现了工匠精神,一种对所有事情都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在20万矿系统3号堆场,郭凯驾驶着201号装载机进行加斯巴粗货种的市提装车作业。此车需要装货40吨,只见他装入4斗矿石,经过车辆GPS电子秤的测量结果显示:四斗货39.982吨,装车误差在20公斤以内,误差率达到两千分之一以内。仅用时3分半钟,装车质量圆满达标,惊人的操作技术让客户竖起了大拇指。

  开动装载机、抓取铁矿石、平行高举起抓斗、把铁矿石倒入车厢,这四个看似简单的步骤,郭凯却探索出来一套节油法,被命名为“郭凯节油法”。“因为油表上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了测得更准确一些,加了燃油计量器。”郭凯说,将每一个环节标准化之后,严格控制好每一次抓取的方向和重量,不但工作的效率越来越高,还降低了油耗。

  2014年5月,郭凯节油法在集团推广后,大大节省了燃油费,一个车组一年就可以节约28万元,整个集团一年节约的燃油费多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