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淄博市临淄区的南太合村采访发现,当地30多年前定下的5毛钱礼金规矩一直持续到现在,办喜事的“主家”都已经达成共识。
南太合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海说,该村是山东省一个普通的农业村,现有土地1700亩,村民900多名,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这个村2015年人均收入约1.1万元,在淄博属于中游水平,村里有五分之一的农户都买了轿车。
70岁的路福顺是该村红白理事会的四个成员之一。据他介绍,南太合村的这一传统起源于人民公社时期,当时村里一个劳动力一天才挣几毛钱,村里干部就统一把礼金定为2毛钱。后来条件好点了,上世纪70年代每天挣1元多钱的时候,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路宏源就定下不成文的约定,办红白喜事村民一律给5毛钱礼金。
30多年来,5毛钱礼金的规矩已经被村民们接受并传承。“如果给多了,哪怕是50元,也得找你49元5毛。”李红海表示,哪家办喜事,都会提前通知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前来帮忙,理事会成员除了负责婚礼记账、写对联等工作外,还要延续30多年的5毛钱礼金办法。目前村里还没有人提出要涨份子钱。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号sina_shandong,在这里,看见山东。

查看评论(107)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