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上下班好处多

  2004年济南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时段主要道路流量减少约30%以上,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同时,还相当于节约主次干道10亿多元的道路建设投入。

  由于错开时间上班,便于公交公司更为合理地安排发车车次,在不增加城市公交运力的情况下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错时上下班制度还带来作息制度的改革。工作人员晚来早走,中午少休,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群众到机关办事。

  实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对于市民来说,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休闲购物,生活方式将出现很大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可以带动商贸、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可以形成新的地域性特色,打造一张更具弹性的城市名片。

  “错时”不是万能的

  对于错时上下班,记者发现很多网友持赞同的态度,但也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网友BarcaZ称,“错开半个小时基本无效,至少要一个小时”。

  有网友表示,随着济南车辆的急剧增加,加上现在不少单位都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错时上下班效果将再不明显。“送孩子时间很早,如果上班时间推迟,这段时间我去哪?不是增加了我开车在路上的时间?”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有这样担心的市民也不少。

  网友“星沙征途-小卢”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交通拥堵的原因不仅仅是车多,更多的时候是一座城市素质的体现。”

  专业人士称,要让错时上下班真正起到缓堵功效,必须配套其他政策,比如推行弹性工作制、提倡远程办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尤其离不开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支撑。国外经验表明:错时上下班制度取得的良好成效,是基于人们优先采用大容量、集约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理念之上的。

  济南为什么这么堵?

  为什么要实行错时上下班?原因主要是因为拥堵。那么,济南为什么这么堵?对此,相信每一位市民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在上述专题会上,市公安局《关于我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有关情况的报告》,对济南拥堵进行了全面量化剖析。

  ●中心城区交通量聚集,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潮汐交通、长距离交通增多导致私人机动化出行急剧增加,以7.9%的市区面积集中了济南市30%的机动车出行量,早晚高峰上下班(学)交通流占比80%,小汽车出行占比15.5%。

  ●小汽车高增长、非理性使用。济南市有车市民工作日平均使用小汽车的频率为2.9次/日,节假日为2.5次/日,个体机动化出行距离分布在5公里以内的比例高达32.5%。

  ●城市道路路网密度相对偏低,结构比例不合理。济南市主城区路网密度为4.81km/km2,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5.6—7.4km/km2)的下限,主、次干路和支路的比例为1:0.56:0.63,次干路、支路占比低,不符合国家1: 1.3:3.5的比例标准。

  ●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和分担率不高。济南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仅为25%,较2011年下降了4.69%,且仍在呈下降趋势。

  ●慢行交通系统功能薄弱。济南市慢行交通通行环境较差,道路修建过多倾向于机动车道,甚至挤占自行车道、人行道,缺乏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与5年前相比分别下降5.8%、5.2%。

  ●停车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停车难、停车乱加剧交通拥堵。目前,济南共有各类停车泊位68.03万个,缺口达74.15万个,而公共停车泊位只有3.24万个,占比仅为4.85%,明显低于济南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中15%的比例要求。

  ●缺少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各部门间统筹推进力度不够,数据信息难以高效整合利用,决策部署的前瞻性、持续性和科学性缺乏科学支撑。

  公交都市建成了吗?

  2012年10月,济南与北京、石家庄、太原、大连、哈尔滨、南京、郑州、武汉、长沙、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同时成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首批创建城市。3年多时间过去了,济南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比创建之前的2011年下降了4.69%。

  市民为什么不愿意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原因已经是老生常谈,无外乎是等得焦心、速度太慢、感觉不舒适及最后一公里等。其中,公交路线、站点的设置是一个原因,公交车道未能全面普及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济南交警一直在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建设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完善公交车道固定抓拍和公交车辆移动抓拍设备,保障公交车优先通行权。针对济南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市公安局建议,“严重雾霾天免费坐公交,公交换乘1小时内免费”。治堵能“快做”的那些事儿

  交通拥堵难题是国内外大城市都会遇到的难题,也是大城市在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上述专题会对外释放出了许多治堵的措施信号。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大波治堵举措就要对外宣布。

  王文涛书记要求:“做能做的事,做能快做的事。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长短结合,以短为主。”这个思路,将是近期大济南城治堵举措出台的重要考量。

  定制公交

  试想一下,要是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路面上的车自然就少了。可问题是,现有的公交车能做到便捷换乘吗?方不

  方便?每个人都有亲身经历。不论体验怎样,但只要方便换乘,乘车的人一定会多。于是,推广定制公交被提上了日程。特别是上下学的孩子们更是定制公交、定制校车的重要乘坐人群。要是定制公交、定制校车开到小区门口接送,放学时在校门口等候,那就用不着家长们风雨无阻地开车接送孩子。这岂不是能减少大批早晚高峰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再有,省市马上进行公车改革,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准备买车上下班。如果定制公交能够跟上服务,针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服务,那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路的汽车数量。

  错时上下班

  前面说的错时错峰下班是个老话题。应该说,推行错时错峰上下班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问题。虽然不是根治之策,但也不失为是暂时性的缓解之策。市民错时错峰上下班的政策还要继续研究,但可以明确一点的是,学生们上下学时间是要优先保障的。孩子们的时间耽误不得,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就先让孩子们准点上下学吧!错时错峰措施,也要配合一定限行措施。当然,出台任何限行措施都要于法有据。比如上下班高峰时,外地车就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凑热闹了,还是先别驶入市区了。一定的限制性措施,可不是一刀切死。省会济南可是非常欢迎外地宾朋的,只不过建议他们别在早晚高峰开车出现在市区里拥挤了。在路权上,我们可得优先保障公交车和BRT。这些中运量的公共交通车辆承担着缓解交通拥堵的重任。小编想,优先保障公交车辆先行,应该能够成为大家的共识。

  停车差别化收费

  停车很让人头疼,但要把道路都停了车那也不靠谱。看来我们得探索采用市场化办法解决好停车问题,出台差别化停车收费办法,成立统一管理运营的停车公司,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在城区内差别化兴建停车场。说不定到时候从市区里停车吃个饭,这饭钱还不如停车费贵呢。对了,还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静态和动态交通诱导。

  说了这么多,小伙伴们一定想:马上到年底了,交通堵得不能再堵了,还是抓紧出台短期治堵措施吧!

  治堵:谁都无法做旁观者

  王文涛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工作领导体制,形成治理交通拥堵的强大合力。认真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和“十三五”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提出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实施到位。有关部门要迅速把近期能够采取的治堵举措梳理出来,迅速发布实施。

  据悉,下一步济南将在经十路、北园大街沿线设置双公交车道,加大两条东西大动脉的公共交通流量。此举无疑将在短期内大大缓解高峰期间的交通拥堵。看着公交车风驰而过,而自己开车如蜗牛一般爬行,很多人会作出理性选择。“不是先让小汽车快起来,而是让公交车先快起来”。作为济南治堵的思路,虽有其无奈之处,但也隐含了绿色出行的先进理念,可谓交通管理的“弯道超车”。

  同时,一些私家车主无疑将成为“反对者”,虽然他们天天埋怨拥堵,却简单地认为买车了就该上路,路不够政府就要使劲修。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齐心聚力在济南走出一条成功的治堵之路,除了政府各方面的全力作为,责任落实外,还应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引导市民转变思想。

  改革必然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治理交通拥堵,可以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打下良好基础,为济南这座老城的重生助力。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也都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城市服务。共享共治,两者浑然一体。共享的同时,也必须共治,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需要为这个城市、为自己付出。搭把手,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