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烟台11月25日讯海猫一开始的名字叫海龙、海阳,《大秧歌》里真正有原型的是只会唱秧歌词的“秧歌疯子”,在剧中“贫嘴”的海猫扮演者杨志刚生活中非常沉默寡言......作为一部红色地方剧,《大秧歌》起初并不被看好,开播之后却受到了热烈关注,目前收视率在电视剧排行榜上已位居第一,被戏称为“荧屏收割机”。今天,大众网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郭靖宇、主演杨志刚、编剧夏仁胜等主创人员,听《大秧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猫原来叫海龙、海阳 编剧为此纠结了一年
“该剧主角海猫的名字原来是设定的叫海龙、海阳来着,但这样的名字是非常正的,拍出来的人物是高大上的,与我之前设定的人物形象不符。”郭靖宇告诉记者,为此他专门向此剧的原著、编剧夏仁胜建议,将名字改为“海猫”,“将这个角色形象改成小人物,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小人物的逆袭励志过程。”郭靖宇说,为此夏仁胜整整纠结了一年。
主角名字改变了,整个剧风也随着改变,摒弃了以往抗战剧中主角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将一个抗战传奇角色以小人物的身份出现,演绎了他一路成长蜕变为一位抗日传奇英雄的故事,这种“逆袭”也受到了观众的热切好评,也让“海猫”的形象深入人心。
从不植入“广告”的导演 这次破例了
一直追剧的观众朋友可能会发现,该剧从头到尾没有植入任何产品广告,而导演郭靖宇却告诉记者,一直坚守自己不植入产品广告的他,这次植入了一个贯穿全剧的广告。“整个剧中从一开始就把胶东红色文化历史‘植入’了进去,而且贯穿了整个《大秧歌》。”郭靖宇笑称,这个剧不仅将胶东红色文化历史“植入”了进去,而且还将海阳、烟台的城市形象“植入”了进去。
该剧原著、编剧夏仁胜告诉大众网记者,细心的观众应该能够发现,整个剧先后出现了“一一四”暴动、运送黄金支援延安、地下医院救助伤员、地雷战、许世友在胶东等真实的红色历史事件,将这些红色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了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