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共生的济南,如何保护独特的泉水文化?古城与商埠区如何并举?28日,市规划局公布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本规划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确定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优秀工业遗存三个保护层次,同时增补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层次,并将济南名泉文化景观作为专项保护层次纳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

  规划中提到的历史城区范围,北至胶济铁路,东至历山路,西至纬十二路,南至经七路、顺河高架路和经十路,总面积16.03平方公里。该片区的重点是古城及商埠区双城并置,经二路、经四路横向连接的历史格局特色。

  古城“四门”在哪 重新标识展示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山水形胜、城垣形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等的保护,是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济南古城的南门原名舜田门(亦称历山门),东门原名齐川门,西门原名为泺源门,北门原名北水门(即现在大明湖东北角的汇波门)。因地势和防御需要,四座城门并不左右前后相对,称“四门不对”,东门(老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门偏东,只有南门在南城墙的正中位置。民间也有着“三山不显出高官、四门不对出王位”的说法。前三个门都已经消失,目前还能看到的只剩下北水门了。

  规划提到,在古城区内要加强圩子壕现状河道以及驳岸的整治,对城墙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加以展示,并加强北水门的保护与展示,标识展示泺源门、齐川门、历山门历史位置与信息。全面梳理济南历史上存在的城门、庙宇等公共建筑以及历史地名等历史信息的相关资料。建立历史信息标识系统,设立标示牌标识已消失的历史公共建筑、传统街巷路名等的相关历史信息。保护与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密切相关的重要公共设施,包括清巡抚衙署等现存重保护与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密切相关的重要公共设施。

  同时,保护和延续古城内街巷南北向贯通、东西向联系的街巷格局特征,不得随意改变古城内街巷走向和位置。保护历下亭--巡抚衙门中轴线,文庙、神龙庙、贡院、府署等重要公共建筑沿轴线布局,古城内外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三泉鼎立的格局特色。

  此外,保护商埠区小格网街巷、中山公园居中的格局特征。商埠区内不得随意增减道路,不得变更现有道路红线宽度、走向,不得增设高架桥。

  控制区内禁“华丽”色 白青灰褐古朴范儿

  历史城区及其周边风貌的控制有如下要求:一类风貌控制区包括古城及环城公园、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历史文化街区及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经二路及经四路两侧50米范围内等。

  该控制区内新建建筑禁止使用对古城和商埠区色彩造成冲突的高亮度高明度色彩,建议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白色、青灰色系;古城内与遗产资源点周边密切相关的建筑屋顶色彩宜采用灰色系。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历史文化街区、经二路及经四路两侧50米范围内建筑界面宜采用彩度明度较低的浅灰、浅褐色色系作为主体色。

  控制区建筑高度上应严格执行高度控制要求,新建、改建建筑体量不宜过大,沿街连续面宽不应过长,建筑屋顶以坡屋顶为主。

  二类风貌控制区包括圩子壕内地块、圩子壕以南至经十路范围内地块及大明湖以北至北园高架地块。

  圩子壕范围内地块、大明湖以北至北园高架地块为古城风貌协调片区,建筑色彩宜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白色、青灰色系屋顶色彩宜采用灰色系。

  圩子壕以南至经十路地块为古城色彩协调区,建筑色彩宜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青灰色系,建筑主体色宜采用低明度、低彩度的白色、青灰色系。

  三类风貌控制区包括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以外的地块及古城、商埠区过渡地块。

  该控制区建筑以现代风貌为主,风貌应与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相协调。墙面宜使用彩度明度较低的浅灰、浅褐、砖红色等,沿街巷两侧建筑高度和面宽与传统街巷尺度协调,沿街裙房采取退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