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市场
“煤改电”走市场化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燃煤锅炉“煤改电”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力图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出治理雾霾的新路子。那么,这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究竟“新”在哪里?
“区别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的老路子,这次燃煤锅炉‘煤改电’新就新在遵循市场开放、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和市场运作、同城同价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发挥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作用,依靠市场力量解决供暖和环保这两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属于第三方治理的典型案例。”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赵居安表示。
中广核鲁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业中告诉记者,按照此前签订的协议,中广核鲁电新能源公司将设立项目公司,按市场化运作,在2017年6月1日前对符合条件的35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电能源替代,并保证新供暖设施10个月内投入使用。“项目勘察设计、改造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管理运营等费用均由公司承担。”而市环保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和济南供电公司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监督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并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申请相关项目补贴。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将监督燃煤锅炉改造工作按期完成,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验收。
其实,通过“煤改电”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在国内也有不少先例,不少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比如北京规定居民采用电蓄热采暖,谷电低至0.1元。河北唐山对每千瓦移峰填谷给予440元补贴。河北张家口则提出其全部供热均将采用清洁电力来供应。而我市也出台了类似的补贴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广。
同心战霾
推行“煤改电”需各界支持
此次淘汰治理的134台燃煤锅炉,年消耗燃煤60万吨左右,相比较目前我市每年煤炭消耗总量而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为何济南市还要下大力气,淘汰这134台燃煤小锅炉?
市环保局局长高立文表示,尽管燃煤消耗量看起来不大,但这134台燃煤小锅炉位于城市建成区,分布广、技术差,且其排放集中于供暖季,排放强度相当于大燃煤锅炉的10倍,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较大。“淘汰134台燃煤小锅炉,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务实态度,从群众身边最迫切的问题出发,优先解决重点区域(建成区)、重点时段(采暖季)的污染问题。”有关环保专家指出,“从长远看,燃煤锅炉‘煤改电’获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谓多多。134台燃煤锅炉全部治理后,相当于平均每名济南市民每年将少吸入0.017公斤烟尘。大家同在蓝天下,环境质量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治理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对于源头上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社会各界应当对燃煤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