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校园书屋?
在数字阅读和电商的双重冲击下,校园书店消失难道是大势所趋?有什么办法能保住它们?
“现在学生想看书,一方面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另一方面可以从网上直接购买,这两种方式都在冲击着校园实体书店。”山师一位老师说,他每年购买的传统文化类和少儿类的图书都在500元以上,但这些书他基本全在网上买。在他看来,如果校园书店走商业模式,要实现盈利是很难的,毕竟免费的图书馆就是一大竞争;而如果不走商业模式,一方面需要学校“顶层设计”、加大对公益书屋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参与进来,自我运营管理,把书屋打造成不同于图书馆的,有特色、有活力、有理想的文化交流平台,才能让书屋重现生机。“必须有鲜明的特色才能生存,这是它们的生命线。”
此前有媒体曾调查过,66%的受访者希望实体书店“集休闲学术于一体,经常有沙龙活动”,22%的受访者期待“超市自助式书店”。每家被采访的校园书店的老板都发出了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求扶持”。校园书店应该享有一方空间毋庸置疑,但唯有积极展开“自救”,例如设计特色活动、举办人文讲座,或许校园书店方可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