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卖菜奶奶李兆霞是一个普通的卖菜老人,可几天来,她成了许多人眼中的红人,也成了争议的焦点。9月22日,李兆霞来到了沂蒙晚报,向关注她并帮助她的众多热心市民致谢,也说出了捐款现场木讷沉默的原因。

在沂蒙晚报社,提起众多热心人的帮助,老人感动流泪。在沂蒙晚报社,提起众多热心人的帮助,老人感动流泪。

  面对突然走红,这个年迈的老人并无惊喜,心中充满了感动,老人抚摸了一下银白的头发,眼眶里噙满了泪水。稍许,她打开了话匣子,“有人告诉我,在网上火了,但也有不少人议论我的事,我不懂上网的事,但我听说,还有些帮助我的人受了委屈。”

  李兆霞回忆了一下自己走红的几天经历,自从几天前的晚上被人拍了照片,来找她的人就越来越多,21日晚上是她始料未及的一次出摊。众多的拍照者、买菜市民和义工志愿者团聚在了她的周围。“突然被那么多人包围,我懵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只记得这些人是来帮助我的。”李兆霞这样回忆着。“我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我。”老人用袖子又一次抹着泪水。

  21日夜里回到家后,老人躺在床上很久没有睡着。除了感动,还有歉意,老人耳朵听力不好,加上现场人声嘈杂,她光看到许多热心人跟她说着话,却听不清对方说了什么,只能木讷地坐在那里,看着一个又一个好心人从她跟前闪过。

  面对众人捐助的2万余元爱心款,老人在义工志愿者的帮助下,于22日已经存进了银行。她盘算着,把债务还清后,还能剩下几千元钱。她的腰不太好,平时省吃俭用缺少营养,患上了低血糖等病情,只要一犯病,只能靠剩下这些钱来买药了。她打算休养几天,还要力所能及地赚点生活费,不能坐吃山空,好心人帮她一时渡过难关,但剩下的路还要靠自己走。

  老人告诉沂蒙晚报记者,她现在体弱多病,已离开老家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申报低保,因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22日下午,沂蒙晚报记者与河东区委宣传部取得了联系,在宣传部的协调下,经过与河东区相公街道党委进行沟通,老人低保的事情有了回音。相公街道党委和村干部已经通过沂蒙晚报了解到了老人的情况,因为老人长年离家,村中有一些人已经不大认识她了。由于老人的生活非常困难,符合申办低保的条件,老人持户口簿和身份证到相公街道民政部门就可直接办理。

  城管发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老有所依才是解决根本

  轰动临沂朋友圈的深夜卖菜老人,因其行为的特殊性和坎坷的身世,不少网友纷献爱心的同时也质问城管等相关部门。有人恳求“网开一面”宽待李奶奶,让其能有“一席之地”继续卖菜。对于网友的呼吁,临沂北城城管官方微信发表回应,内容如下:

  “最近朋友圈被一位卖菜的奶奶刷屏,小编的同事们身为城管大多都转发了这条信息。看到李奶奶深夜卖菜,身为城管的我们也感到很心酸。城管人和大家一样,也都有一颗容易感动的心。

  有小贩就会有城管,感谢五月文中对城管工作的理解。身为小贩的李奶奶确实不容易,靠自己的劳动来偿还债务更是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李奶奶虽然弱势,是否意味着就可以讲究“法外人情”,让李奶奶占用机动车道来卖菜呢?在城市管理中,执法人员公平对待所有人,才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我们不能遇到问题就都埋怨执法的城管,作为基层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居委应该多了解辖区内的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安置,让像李奶奶一样的老人能“老有所依”,才是避免快七十岁的白发老人还要为生活奔波的根本。

  义工发声:不图名不图利,有些委屈但也理解网友

  21日晚,临沂微光志愿者的6名义工前往李奶奶卖菜的地点帮忙,并联系爱心人士运送了另外500斤蔬菜售卖,两个多小时内卖菜所得加好心市民捐助,共计25000余元。可是在这期间一张照片却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引起热议,一时间,风向转到了照片中正在自拍的两位义工身上。“作秀”、“策划”、“预谋”和“虚假的爱心”,这些字眼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甚至有网友发文质疑李奶奶身世的虚假性。微光志愿者带队张妍在看到亲朋好友发来的截图和问询后,她整整一晚没有合眼。

  22日一大早,张妍虽然一夜未眠,但是她还是带着代管的25000余元和李奶奶去了银行,帮她办了银行卡,并把钱存了进去。“从昨晚下班到现在我一滴水没喝,一口饭没吃。”张妍有些疲惫,她说她知道朋友圈都在议论质疑她们之后,非常的难过,也很委屈。“但冷静下来之后想,如果是我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可能也会不舒服,我可以理解那些质疑我们的网友。”但张妍和她的同事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21日下午6点,微光志愿者的6名义工就到达李奶奶卖菜的地点,等待其出摊后帮忙卖菜。一个多小时后,李奶奶才来出摊,但是不到20分钟,菜就被好心人全买光了。“我和同事们就边收拾东西边告诉没买到菜的人,让他们第二天早点来。”当他们正准备把李奶奶送回家时,张妍接到微光志愿者负责人的电话,告知有好心人为李奶奶送来了500斤蔬菜,让其售卖,所得收入算是帮助李奶奶。“所以我们就在等这批蔬菜来,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但是就这一张,而且我们也没有发出去。”

  “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是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受到质疑我们委屈,但我们也会反思。”张妍也承认活动过程中一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但是面对那些陌生网友的恶语相向,张妍还是不能完全释怀。在张妍给记者看的无数截图里,质疑甚至辱骂的词语显得特别刺眼。“只要帮李奶奶解决问题了,这些都无所谓了。”

  记者手记:不是爱心易绑架 只是理性难寻回

  老人深夜卖菜一事自被网友通过微信平台曝出,引得万千临沂市民关注。仅仅两天,事件就以百转千回之态势轮番上演舆论大战。爱心市民、网友、义工团体、自媒体及各大官媒都被卷入其中。21日晚爆发的“自拍事件”更是将此事推向白热化阶段。作为并非最早介入,却了解事件全过程的晚报记者,说出真相本就是我们的责任。记者本就站在舆论风口浪尖,整日接受着各种言论的“洗礼”,出于职业道德和个人内心催生的想法也好,冲动也罢,不标榜最接近事实真相,也算拥有了解事实的“特权”,于情于理都要说点什么。

  李奶奶的身世和生存现状在我们的调查询问下基本与网传信息相符。像其他类似的社会关爱群体事件一样,热心市民和网友的爱心在看了那一条微信后喷薄而出。不出所料,21日晚,李奶奶的卖菜地点被围得水泄不通。微光志愿者帮助李奶奶卖菜的行为本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爱心义举。但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张自拍照却引起巨大争议。在场的,听说的,或仅仅在手机里看见照片的人,开始言之凿凿,甚至恶语相向。有人斥责义工策划作秀,有人质疑李奶奶的身世,有人拷问部门不作为,有人批评媒体跟风炒作。这巨大的反响和震动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虽不是被斥责的当事者,但内心的复杂情绪一直萦绕,百思不得其解。有惊讶、有疑虑、有不解、有反思,还有深深的倦怠和悲伤。与同事们讨论此事,大家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也并非同一些网友那样偏激。骂得最凶狠的那些人让人觉得他似拥有上帝之眼,俯视着我们这一群无知的人。所有言论中,“道德绑架”成了被提及的最多的一个词语,它的性质在不同语境和背景下褒贬不一。这个话题太大,我们不做讨论。我们只从事件本身入手,老人需要帮助,有人献爱心,有人去操心,老人最终得到实惠,解决了眼下困难。简单清晰又明了。是谁让简单事复杂化呢?我想应该是所有参与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人吧,哪怕你只是看了一眼,什么都没做。

  不是我们指责的爱心容易被绑架,只是我们看待事情的理性之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习惯随波逐流,伴随着义愤填膺。冷静和思考永远是处事的根本之法,别无他物。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食人间烟火,净他人灼心之人。

  (原文来源沂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