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3公里开外确有古墓群

  50年前此处是村庄,附近村庄的古稀老人幼时捉迷藏曾摸到人骨

  8月25日,经人介绍下,大众网记者辗转找到潍城区军埠口镇姚官庄村几位老人。据老人张川(化名)介绍,如今的姚官庄村属于“移民”,50年前的姚官庄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仅仅“一路之隔”,因修建白浪河水库,1960年前后,姚官庄举村搬迁。

  今年78岁的张川(化名)老人回忆,未搬迁之前,姚官庄村与这所挖掘出的古墓就隔着一条路的距离。老人指着挖掘现场临时搭建的工棚说,原来的村庄就在此处,而古墓所在方位便是姚官庄的“村西头”,村民干完农活以后,经常在这地方一起闲聊。老人称古墓现场的碑座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没有见过石碑,“要是有石碑的话不就知道是谁的坟墓了吗”,也从来没有人想到地底下会“藏着这么大一个工程”。

  另一李姓老人告诉记者,距离古墓三公里左右的武家涧头院村,在原先就有古墓群,年轻时经常到那边玩耍。“起初并不知道是古坟,还经常钻到里面捉迷藏,一次摸到柱子后面的几块人骨,才知道原来是墓葬,当时吓得不轻呢。”武家涧头院村一村民介绍,这种坟墓在当地被称作“包沙坟”,建筑造型、雕刻都异常精美,通常是代表一夫多妻制的“两公坟”、“三公坟”等。

  距此大约六七公里的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孙吕家涧头院村西首,也是一片古墓群。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墓群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水库大坝时发现。古墓设计非常象旧时民居,雕花精美,分一墓两门、一墓三门等多种,代表当时一夫多妻制。一保存完整的一夫二妻合葬墓,墓门雕龙琢凤,绘有花草,并题有“竹影飘摇千秋配龙津,箫声嘹嘘半世俗风侣”的对联。因墓中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因此无法断定墓葬主人是谁。类似这样的古墓在当地还保存不少,据文物局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